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精选文摘 >浆水酸自此瓮中

精选文摘《浆水酸自此瓮中》

栏目:精选文摘|日期:2023-03-13|来源:散文选刊|作者:蒋晋锋|阅读:手机阅读

精选文摘《浆水酸自此瓮中》内容如下:

我属“文革”后武乡一中招的第一批初中生。我们这些大多数来自农村山庄窝铺,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一至五年级全是从“复式教学”中走过来的,之前从未听说过还有“班主任”一说。当年的我,就是带着忐忑又好奇的心,走进班主任郝文科先生班的。

郝先生的语文课,不像别的老师,急于讲课本。开学两周,我们的语文课堂,都是在抄写、讲解并诵读课本之外的优秀作文。郝先生自带一个厚厚的本子,这是他多年认真抄写积累下的美文。郝先生的“三笔字”功力深厚,字如其人,干练又洒脱。他把每一篇文章用粉笔工整地抄写在黑板上。他的板书,就像一帧帧宏阔而精美的书法作品。在抄写的过程中,他还不时告诉我们要领,同学们惊叹之余纷纷效仿。更精彩的是抄写之后的讲评,博学多才的郝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每一篇文章都讲得生动有趣,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行文特点,乃至遣词造句,解析得十分通透,然后他便让全班同学,集体反复诵读。其中的好多文章,同学们都可以流利地背诵下来,像《红色的五月》《太行山上大寨人》等美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大家惊奇地发现,全班同学的钢笔字,如出一辙,自成“郝体”,就连我这个功力较薄弱的学生,写出来的字也神似“郝体”了。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郝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老师,是他教会了我“沉静和取舍”。在我们担心课程进度慢,不能和别的班同步时,郝先生却不慌不忙地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接下来的语文课,我们便在郝先生不疾不徐的节奏带领下,学了该学的,做了自学的,会了必会的,学习成绩自然也是优秀的。同学们顿时大彻大悟: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学!

郝先生这个班级的教师团队,也别具特色,他们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并且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于日常的学科教学之中。这个团队在郝先生的带领下,形成了“既教书,又育人”的强大合力,他们严而有爱,严而有方,使学生受益终身。的确,在当时要带好我们这样一支来自“武山乡水”的杂牌军,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群仍然不谙世事,天真懵懂的住校生。记得刚入校时,每到晚自习后,我们犹如飞出牢笼的小鸟,没有了约束,胡侃神吹,甚至通宵不休,第二天便昏睡于别的老师课堂,这样的事时有发生。老师们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予以警告批评,但没有惩戒便无济于事。

风高月黑的一个夜晚,我们几个宿舍又沸腾了!听说郝先生要到北京出差,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们就可以自由“发挥”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不知哪位突然说道:郝先生还有一个哥哥,他自己叫郝文科,他的哥哥一定叫郝理科。大家又一阵兴奋和议论,就在这时,窗外传来熟悉而浑厚的声音,被点名的十多人,一个个被传唤出来。郝先生严厉地批评了我们,并要求我们站在他的宿舍门外悔过,然后便关灯睡觉了。有同学幻想,郝先生只是让大家小站一会儿便可以回去了。还有的认为,背后议论老师,是对老师的不敬,我们惹祸了。此时,漆黑的校园,只有天空的星星在眨着眼睛,不屑地俯视着我们,初秋的杨树叶在凉风的吹拂下哗哗作响,好像也在指责我们。就这样,我们在半清醒又半迷糊的状态中,撑到天亮。当天清晨,郝先生又严肃地给我们讲道理,看到我们确有悔过之心,便让我们利用空堂补个觉,并微笑着告诉我们:“我的哥哥不叫郝理科,他是代地理的郝登科老师。”

我的初中时代,媒体还不发达,电视看不上,广播也难听到,报纸杂志寥寥无几,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郝先生的课堂——家事国事天下事,涉猎极广,无事不谈。这样的“信息差距”,也是郝先生课堂引人入胜的魅力所在。当然,同学们最爱听的,还是先生对人对事发表精到的见解,以及他对日常生活中处人共事的真知灼见,学生如沐春风,潜移默化中涵养也得到了提升。记得有一次,郝先生谈到书信写作时,强调要有好的文笔,要写出文采,那些流水账式的文字索然无味。他还对落款的写法,提出了各种因收信对象不同而不同的精妙的落款方式,包括代人写信也有讲究。暑假回家,碰巧我本家一位目不识丁的奶奶要我代笔,写信给她远在福建的哥哥,一位早年的南下干部。我便得心应手,把老人交代的事妥帖地表述出来,并在信尾写道:晚辈晋锋代笔问安!

那时的校园霸凌行为曾一度猖獗。来自农村的同学,不时会受到校内外不法分子莫名的侮辱和伤害。当时因为没有统一的校服,经常会有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进校园,甚至溜进学生宿舍,寻衅滋事,同学们敢怒不敢言。郝先生听闻此事,十分气愤,立即找相关领导沟通解决,并多次在校园斥责,制止“霸凌行为”。他就是这样,始终站在弱者的一边,不顾个人安危,为同学伸张正义,邪恶最终在师生共愤中得以遏制。从此,同学们感觉只要有郝先生在,我们就是安全的。有句话说得好:学生最像自己的班主任。的确,我们班的学生除了各方面表现积极,成绩优异,我们的行事风格和言谈举止,也都深深地打上了“郝先生”的烙印。正是带着当年那一种班级气质,才走到人生更大的舞台。

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离不开一个浆水瓮,瓮中沤的浆水酸菜风味独特,可谓四季开胃小菜,人人待见。由此,还衍生了一个说法:“你的浆水瓮是从哪里酸的?”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指代:你的成长与进步得益于谁?言外之意,你要懂得感恩呐。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861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精选文摘标签:散文随笔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