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光阴里的大酉山》内容如下:
在我遇见大酉山之前,她浸在亿万年的光阴里,以一种深邃的格局存在。
我所说的深邃,不啻是大酉山独特地貌,还有她源远的一腔文脉。追根溯源,相传,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秦朝,专横跋扈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众有识之士,冒着杀身之祸,从彼时都城咸阳出发,迢迢万里,不畏险阻,将一批弥足珍贵的典藏文集偷偷运至大酉山、小酉山,藏在大酉洞。藉此,便有了“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经典咏传。
当一座山,与一抹氤氲的书卷气交相融合,注定了她与众不同的气象。
一路风尘,走山涧,穿隧道,我们来到位于大酉山麓的湖南辰溪县潭湾镇。远远望去,一座灰瓦白墙的大酉书院,隐在绿树掩映中,气宇轩昂,古色古香。穿过一扇朱红大门,沿青石廊檐,迂回婉转,行至曲径通幽处,忽见一方偌大的天井悬在头顶。透过宽阔的天井,看到瓦蓝色的天空里,云影散淡,一望无垠。院内绿意丛生,素雅而幽静,一口大缸立在天井中央,浮水之上,一簇褚红色的水莲,在静默中,见证了时光走动的影子。一时间,我的脚步愈发迟缓起来。我在冥冥中,仿佛走进一段悠长的历史时空。我忽然感觉,时空构筑了距离,距离形成了苍茫感。难道不是吗?岁月之河流逝多远,大酉山都在这里。作为一位姗姗来迟的造访者,面对无限的自然万象,我有限的精力,该是多么地苍白无力。
在幽暗的陈列室中,一幅幅介绍大酉山以及书院的图案、书籍位列其中。我仔细梳理这些图案与文字所拼接的历史,沿着一条漫长的时间线,寻找无比邈远的文化脉络。2300 年前,楚国诗人屈原被放逐,宦海沉浮,他深感前程渺茫,心灰意冷地顺着长江进入洞庭,一路漂泊来到沅江上游,巡游辰河,弥望绵延不尽的大酉山,浮想联翩。他在《涉江》名篇中写下“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诗句。我不禁冥想,这位屡遭贬谪士大夫,站在辰河一叶孤舟上,那种天荒地老的孤独、海枯石烂的寂寞,在他心里回旋、萦绕,喧腾不息。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世间没有停滞的脚步,也没有一座绝对静止的山川。与屈原涉足辰河、大酉山所不同的是,一千多年以后,明代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在游览大酉山、大酉洞时,他没有屈老夫子那般颓废、挫败的心境,而是胸襟旷达,心怀苍生,即兴题诗《大酉洞》:“路入春山久费寻,野人扶病强登临。同游仙侣须乘兴,共商花园莫厌深。鸣鸟游丝俱自得,闲云流水亦何心?独怜疾首灯窗下,辗转支离叹陆沉。”显然,这与他“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在某种意义上,有着如出一辙的暗合。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据辰溪县志记载,王阳明在正德三年至正德五年间,在前往山西的途中,曾经三年两次行走大酉山,可见他对于大酉山的钟爱,无以复加。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843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