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家书抵万金》内容如下: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古往今来,家书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亲情纽带,寄托着亲人之间无限的情思,写信人思念,看信人情深。
在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习惯用微信代替书信。今年初夏,我有缘读到了我的老首长、原南京军区政治委员方祖岐上将亲笔书写的一封家书。令人扼腕叹惜的是收信人已经远行,方祖岐上将与父亲早已经阴阳两隔,这封信成为一场跨越时代的心灵对话。
写信的儿子八旬有七,已是耄耋老者,但在给父亲写信时,依然是赤子情怀,情深意长。信的开头四个字“见字如晤”,一见让人热泪盈眶。“见字如晤”,百度的解释很有温度,意思是看见这封信就好像当面见到人一样。简简单单四字“见字如晤”,虽是书信里的常用语,但见到家人手迹时,犹如同亲人面晤而谈的感觉,见字如晤,声息可辨,默默无言,却心灵相通,一切思念尽在不言中。纸短情长,意在言外,这便是见字如晤的真实情韵。
1953年6月10日,远在抗美援朝火线上,时任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译电员的方祖岐,因为写了入党申请书,写信向父亲了解家庭历史情况。一个多月后,接到喜讯的父亲连续三次从家乡靖江,给远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儿子写信,讲述家庭历史情况,信中饱含对儿子的期待,关心儿子的政治生命,此心此情,让方祖岐难以忘怀。时隔近七十年,已经在血与火的征途上成长为共和国上将的方祖岐一直珍藏着这三封家书,并且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想想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申请入党时的情景……
如今,离休经年的共和国上将方祖岐在信中说:儿子当时在炮火弥漫的朝鲜一个叫苍阳洞的地方,“不分昼夜翻译上传下发的密码电报,直至翻译了金日成和彭德怀共同签发的停战命令。我实在太紧张、太累了,顾不上及时给您回信,您能谅解吗?”身为人子,当他对爸爸的呼唤向着故乡靖江飘去的时候,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对于亲情的依恋,这种依恋烙印在他的真情凝聚的倾诉里,饱含大爱于沧桑之中。
岁月无声,唯信能言。写信是一种情怀,读信是一种享受。方老将军在信中与父亲谈家史家事,也谈国事国运,谈中国新旧社会沧海桑田的巨变,开心地告诉父亲:“您预言‘好转是肯定的’已经实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已超过当年梦想的‘小康’。是共产党的领导富裕了中国,强大了中国,您在天上看着一定高兴吧!”孝老敬亲之情溢于言表,流动在字里行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高尚的家国情怀和良好的家教家风底色紧紧相连、息息相关。老将军回忆在父亲膝下承欢的历历往事时,在信中对父亲说:您得益于祖上耕读传家,不仅字写得好,而且有较深的古文功底。记得一次您与儿女们谈古论今,给我们出了一幅对联的上联“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格(葛)亮”,让我们对下联,并说这是“千古绝对”,没有人对得上来。您名涧秋,号闲云,我当时十二三岁,不知天高地厚,调皮地说了一句下联:“日落西傍彩色闲云方见(涧)秋”。一幕父子情深的画面,跃然纸上,令人击节赞叹!
当年父亲爱儿子,以当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儿子为荣耀。儿子也一直深深地爱着父亲,在信中把自己的成长和收获向父亲报告:“可以告慰您的是,我退出军职后,很快转身成为文人,坚持诗文书画的学习与创作,已经多少见到一些成就,被人称为‘儒将’了,您不会想到吧!”上将对父亲说,“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太不容易了,唯一的答案是‘不忘初心’”。一颗将心是初心,这“不忘初心”四个字,是上将这封致父亲的家书的核心,两代人梦梦相牵,心心相印,字字滚烫,句句含情,是信仰力量的跨时空呈现。
上将坦坦荡荡地对父亲说:“我已步入人生的最后一程,可能不用太久,我们父子又将团聚了。您的三封来信一直伴随在我身边,我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寥寥数语,承载了儿子多少希冀!浸润了老兵多少情怀!上将的父亲天上有知,当欣然,因为他引以为荣的儿子一直在思念他,一直在用心灵祭奠他。
心连广宇,志在家国。上将与父亲这一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天动地,真正让家史活了起来,让思念燃了起来。凝视这一页页信纸上铿锵有力的笔迹,再将这封家书背后的故事与真情实感融于一体,穿透岁月云烟和热血的家书,展现着一位老兵、共和国上将的坚定信仰和最美心灵。穿过岁月、直抵人心的家书让人无尽怀想,在山河人间激起绵长的回响。这封家书不应是独唱,而应是感同身受的大合唱,让每一位读到它的人心灵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
唐代诗人杜甫《春望》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令人产生共鸣,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老兵方祖岐的这封跨越近七十年的家书穿起一条悠长的时光隧道,连接起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奋进新时代的今天,凝结家书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滚烫,力透纸背,历久弥新,激励着我们汲取奋斗的力量,不忘昨天、珍惜今天、迈向明天。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790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