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精选文摘 >魁星与文昌帝君:读书人逢考必拜的神

精选文摘《魁星与文昌帝君:读书人逢考必拜的神》

栏目:精选文摘|日期:2023-03-01|来源:故事文摘|作者:佚名|阅读:手机阅读

精选文摘《魁星与文昌帝君:读书人逢考必拜的神》内容如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是古人实现阶层跃升的重要途径,也因此衍生出诸多的神灵信仰符号。在读书人中,有两个影响广泛的信仰崇拜,那就是魁星与文昌帝君。

“魁星”最早源于“奎星”的形象崇拜。奎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大约到了东汉时,就出现了奎星主管文章的传说。《孝经援神契》曰:“奎主文章,仓颉仿象。”唐宋科举制度兴盛以后,人们对于奎星的崇拜更是普遍,文章写得好的苏轼被称为“奎宿神”。此时,“魁”与“奎”并不是同一个星宿,“魁”是北斗七星第一颗星。《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曰:“魁,斗第一星也。”

在古代,“魁”有第一、出类拔萃的意思。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第一名或者优秀者往往被称为“魁甲”或者“魁首”,因为“奎”与“魁”音同,又与考试有关,人们渐渐就将奎星主管文章的职责转移到了“魁星”身上。而奎星在神话小说中,失去了“文”的一面,渐渐发展成了一员战将,即奎木狼。

魁星作为科举神只,产生于宋朝,是科举考试盛行的产物。宋代以后,人们又根据“魁”这个字,想象创造他的形象。“魁”由“鬼”和“斗”组成,于是一个蓝面环眼,其形如“鬼”的造型就出现了。根据他的造型,民间又附会了他的身世,说他原来是个凡人,长得丑,但有才学、有智慧,发奋考中了状元,后来升天成为魁星,主管功名禄位。

常见的魁星造型是左手持一只墨斗,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第几名,你就是第几名,因而文人中盛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的说法。魁星左脚扬起后踢,脚上是北斗七星,意指“魁星踢斗”,这也是根据“魁”这个字来的。魁星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的头部,这种形象又借鉴了科举考试中的仪式。

唐宋时期,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鱼图案,殿试结束后,中了状元的,要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独占鳌头”,后来人们将这种形象与魁星神的造型结合了起来。

魁星与读书人的才华有关,因而深受读书人的喜爱。商人们也看中了此种商机,不断开发利用。明清瓷器上常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图案。明朝夏葵画的《婴戏图》,一个孩子站在凳子上,戴着魁星的面具,拿着笔,扮演魁星点斗。《红楼梦》第八回写秦钟初到贾府,贾母很喜欢他,就送给他“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

可见,魁星不只在大殿中被供奉,还进入到了人们的世俗生活当中。

文昌帝君,亦称文昌星、文曲星,或文星。这一信仰源于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人们头上的星空有一个文昌宫,文昌宫里有一颗星是专门管如何获得俸禄的。后来科举兴盛,信徒众多,道教就将星宿人格化,视张亚子为文昌帝君。

张亚子据说最初是张育和亚子两个人,后来才合二为一。《资治通鉴》一百零三卷记载,东晋末年,天下大乱,前秦进逼蜀地,蜀人张育率众起义,最终英勇战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梓潼郡七曲山上建立了张育祠,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当时,七曲山上还有一座祠,供奉的是梓潼神亚子。因为两祠相邻,后人可能越来越不了解,就逐渐将两祠合并,以为只有一神,名为张亚子,称为梓潼神。张亚子本是蜀中一个地方的信仰,后来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四川,经过张亚子祠时,有感于他英勇抗击敌人的事迹,对他进行了册封。后来唐僖宗避黄巢之乱,也逃经梓潼神庙,梓潼神又得加封。经过皇室的大力倡导,从此,一个地方信仰逐渐扩展到了全国。

在唐宋时期,人们就已经认为梓潼神有掌管考试的职责了。如唐代孙樵《祭梓潼帝君文》中说有一次下大雨,自己正好到了梓潼神庙,后来得到梓潼神的护佑,考中了进士。自此,人们认为如果赶考经过梓潼神祠赶上风雨,就可以高中,这大概因为张育本是雷泽龙神的缘故。

两宋时期,重文轻武,文治第一,科举选士之风颇为盛行,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梓潼神主考试职能的看重。到了南宋,梓潼神逐渐定型为科举之神。而到了元明时期,道教将主管科举考试的文昌星与梓潼神信仰结合了起来。受道教影响,元仁宗封张亚子“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随着道教以及官方的推崇,文昌帝君遂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信仰。

明代,几乎凡读书的地方都供奉文昌帝君。而清代,文昌帝君与关公并列,一文一武,受国家祭祀。此外,民间有谚语曰:“北孔子,南文昌。”可见文昌也常与孔子并列。

在《聊斋志异》中,就有一个文昌帝君与孔子共同主管读书人生死的故事:一个进士去世了,想着投往西土,但一个僧人告诉他,读书人去世之后,必须先去文昌帝君和孔圣人那里销名,才能去别的地方。于是他先去孔圣人那里销了名,然后去找文昌帝君,“见一殿阁如王者居,俯身入,果有神人,如世所传帝君像”。读书人说文昌帝君的模样果然如世所传,看来这位进士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文昌帝君像的。

文昌虽是道教之神,但因为他主管考试命运,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禄,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古代士人取仕,以科举为途径,于是天下府县,处处建立文昌宫,直到现在,一些地方还有文昌阁,又称魁星楼、魁星阁。文昌阁正中是文昌帝君,身边有两个童子,一个叫天聋,一个叫地哑,寓意是不泄露考试机密。到了清代,人们将同等地位的魁星变成了文昌帝君的手下,因而在一些文昌阁中,我们会看到,文昌帝君居中,左右分别是魁星和文曲星两个侍从。

文曲星主管文学,在古代民间传说中,人们认为文章写得好,考中科举做了大官的人都是文曲星下凡,如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我们熟悉的《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其岳父就说他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就是受到了这种传说的影响。

古代,魁星、文昌帝君这些主管考试的神的塑像到处可见,全国很多地方也都修建有文昌阁。人们读儒家经典,参与科举考试,对这些考试之神的崇拜一点不减。

总之,这些主管考试功名的神只,是科举文化造就的一个符号系统。它们又影响了世俗生活,造就了一种更普遍的吉祥寓意,也影响了古典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角色背景和题材内容。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787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精选文摘标签:经典文章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