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从“复关”到“入世”,中国经历了什么》内容如下:
中国入世谈判,毫无疑问是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史上最艰难的一次较量。15年间,中国谈判代表团换了四任谈判代表,美国换了五位,欧盟换了四位,总协定变成了WTO,总干事换了四任……
WTO的前身是创立于1948年1月1日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关贸总协定”)。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86年7月,中国政府申请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并开始同缔约国各方进行谈判。
之所以称为“复关”,是因为早在1947年,中国就是关贸总协定的23个缔约国之一。中国提交恢复关贸总协定席位的申请后,关贸总协定成立了受理申请事务的中国工作组,将其命名为“中国缔约国地位工作组”,凡是想跟中国单独谈判的国家,可以自由报名参加。
工作组主要有三大任务。首先,要审查加入方的贸易体制、规章,以确定其与关贸总协定的要求有多大差距;其次,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各方就加入方的“入门费”进行谈判;最后,是起草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法律文件,即“加入议定书”。
据辅佐历任谈判代表从事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曾任外经贸部 WTO 处副处长的王磊介绍,加入方需要就“入门费”与主要利益关系方进行谈判,形成加入方的“关税减让表”。
待谈判全部结束,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流程就基本走完了。据中国第一任首席谈判代表沈觉人回忆,最后参加中国工作组谈判的共37个国家:“这个小组成立后,就开始提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国提交的备忘录中他们有疑问的地方,由我们来答复。后来我算了一下,他们总共提了200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五花八门,如中国是否所有的物价都由政府定价?企业有独立的经营权,还是由政府计划管理?但焦点还是关于中国的经济体制。这些国家的最大疑问是,中国对自身经济体制的表述,是否符合关贸总协定的要求。
那几年,国内对经济体制的提法从“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等,经常会出现新提法。但什么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名词人家听不懂。实在没办法,私底下,沈觉人解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他们说懂了。
但这些话也就私下说,因为当时国内不少专家反对,认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怎么能混淆。
“承认市场经济”是谈判初期最大难点,外经贸部原副部长、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指出这一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认为市场经济就等于资本主义。所以在复关谈判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谁也不承认我们搞市场经济。但加入世贸组织就是要承诺遵守规则,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所以你必须承认搞市场经济。”
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中国在整个入世谈判当中,解决了一个最大的困难。
为什么一定要入世呢?龙永图说,一开始就是为了“平等”,要“争口气”。“当时的关贸总协定,后来的世界贸易组织,100多个国家都是成员,为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被排斥在外?我们坚持了很多年就是要争取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平等的地位。”
1992年明确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后,国内很多人都对复关有了更为紧迫的期待,因为这样可以利用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来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这一阶段,中国入世遇到了另一个大难题,就是国内对开放市场深深的顾虑。当时大多数人都觉得国内的产业非常薄弱,所以需要保护。
当时顾虑最深的是两个行业。一是汽车,因为我们的汽车企业刚刚起来,担心受到的冲击太大;二是农业,我们的农业一直比较弱,而美欧的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但实际上,就像花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才能够成长起来,很多事情,包括产业,越保护越弱小,越开放发展得越快。比如最先开放的家电产业,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发展得非常快,不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制造规模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
“从1993年下半年到1994年上半年,国内一系列改革的动作是非常大的,比如金融体制改革、税制改革以及外贸外汇体制改革等,这些改革为排除入世谈判的障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2年开始参与入世谈判的霍建国回忆,“这一阶段是边谈边改的过程,我们在前方谈判,然后带回来问题,国内再研究能不能做出一些对标式、达标式的改革,使我国管理体制基本符合多边规则。”
1994年,在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前一年,中国已经非常接近复关的目标。但由于美国等少数缔约方缺乏诚意、蓄意阻挠、漫天要价,中国复关未果。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中国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开始与世贸组织成员逐一进行拉锯式的双边谈判,过程跌宕起伏。
其中,中美谈判多达25轮,前前后后经历6年,受中美关系影响,几度中断又几度重启。
1999年11月10日,中美迎来了第25轮谈判,谈判持续了6天,异常艰苦,最后仍剩下7个问题无法达成共识,谈判陷入僵局。
11月15日,朱镕基总理出现在外经贸部,亲自上场谈判。面对美国人抛出的前3个问题,朱镕基都说“我同意”。龙永图着急了,不断向朱镕基递纸条,上面写着“国务院没授权”。没想到朱总理一拍桌子,说:“龙永图,你不要再递条子了。”
当美方抛出第4个问题时,朱镕基总理说:“后面4个问题你们让步吧,如果你们让步我们就签字。”而后面四个坚持,正是汽车贸易等领域。美方5分钟后同意了中方的意见,中美终于达成协议。
在结束谈判时,美方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说:中国谈判代表态度非常坚决,非常睿智,始终坚决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在谈判过程中始终坚持原则。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750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