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老家的年味》内容如下:
老家一到冬月就能感受到年味了,冬月是农闲季节,秋收早已颗粒归仓。老家人就开始酿酒,酿酒是慢工出细活,还有一定的技术秘方,那上好的酒曲,在夏天就已制好。有一种辣蓼草,它的叶子被我奶奶叫作“蓼子叶”,可以用来包酒曲。我奶奶把调配好的酒曲放在升子里,升子里放上蓼子叶,把蓼子的淡红色的花穗和蓼子的嫩叶加上薄荷、香蒿等十几种中草药捣碎,拌在米粉里,然后撒入陈酒曲做发酵的引子,做出来的酒曲就有花的浓香。做好的酒曲放好,平常要用时取出来。把米饭蒸得稍硬一些,放在盆里,一小块酒曲砸成粉状,撒在米饭里拌匀,一个晚上,醪糟酒就做好了。我们老家人不煮稀饭,饭后口渴,烧醪糟酒喝。把玉米用石磨脱皮后,那大玉米粒,像蒸米饭那样,做成黄米饭,在黄米饭里拌入酒曲,放在盆里盖好,第二天就成了黄酒。
我奶奶把调理好的酒曲放在升子里,升子里铺着蓼子叶,把蓼子叶用麻线捆扎住,晒干的酒曲从升子里倒出来藏好。酒曲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做醪糟、做黄酒、做白酒都离不了,酒曲放到冬月酿酒用,一升酒曲配多少粮食,是有一定的比例。那时量酒曲用升,量粮食用斗。冬月酿几斗粮食的酒,酒酿得好,人们就格外的高兴,预示着来年百事顺遂,财源广进。一些爱喝酒的人,就提着酒瓶串门,当起了业余品酒师。酒瓶是过去医用的输液白厚瓶,瓶口有皮塞盖紧,不散酒气。谁家刚出酒,欢迎村人自带酒瓶接头酒喝。
村子里十家有九家酿酒,也有不会酿的。不会酿酒的人,就请会酿酒的人帮自家酿酒。手工酿酒的工序很多,不是一个人想干就能干的。农村人相互换工,今天你给我帮忙,明天我去给你帮忙,今天在你家喝酒,明天就在我家喝酒,很是热闹。家家都有铜酒壶,把白酒倒在铜酒壶里,在炭火旁温热,冬天喝热酒心暖,但凉酒喝了,人心冷。
冬月酿酒的人家多,山村充满酒香,让人在冬月就可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冬月酿完酒,还有一项工程是吊手工挂面,一家少说也得吊一百多斤挂面,那挂面挂在面架上像漂亮的银丝。山里没有风,最适合吊手工挂面,把吊好的挂面捆好放在大竹笼里,为过年和平常吃饭做准备。进入腊月就忙了,那时人们家家都养猪,小年之前就得杀年猪。
腊月初,把猪肉挂在家里,晾干水分,用调料和盐腌制成腊肉。然后,装在里外有釉子的瓦罐里,封盖。一年四季想吃腊肉就从瓦罐里取。
妈妈早已为孩子们准备好过年穿的新衣,到正月初一,孩子们都穿上了全新的衣服。这时的小孩是最高兴的,吃好的,穿新衣,响鞭炮。大人们则要忙一两个月,酿酒、吊挂面、做豆腐、炸油果子等,虽然付出了很多艰辛,但体现和感悟的是浓浓年味。
手巧的媳妇,把热炕上的被子叠起,把红纸铺在炕席上,剪出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窗花,有十二生肖,还有各种珍奇异兽。
手巧的媳妇还蒸出各式各样的花馍,象征着幸福、喜庆、平安、吉祥。那浓浓年味,无处不在。
一些人,总是要把年推向喜庆的高潮,烘托出浓浓的年味。这一切的准备和劳碌,只为过好中国年。
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五、元宵节早上吃饺子,中午则是炒满桌的菜,主食是米饭,有时是花馍。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都各自待在家里过年,到初二就开始拜年。有的小伙子头一年结婚,正月初二就要认丈人。新女婿可要注意,小心舅哥把你灌醉。
正月初十,人们开始编灯笼,组织灯会,忙乎五六天。到了正月十五,白天,人们耍社火,社火架子上是两三岁的小孩,有站在花蕊上的小孩,有老孙的金箍棒两头站着的小孩,生动而有趣。到了晚上,那各式各样的彩色花灯,在夜色下,绚丽而迷人。
白天看社火,晚上看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灯会结束后,这年就算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人们开始春耕,开始了新的忙碌……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746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