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你当自卑视己》内容如下:
这位导师对学术有种孩童般的天真,经常为一个问题和我争得面红耳赤。我有时也毫不客气,一点也不顾忌导师的颜面。现在想想,自己还是有点儿过分。要是我现在的学生用我当年的态度对待我,我一定会勃然大怒。
毕业之后,导师还时常给我打电话,有时就一个问题也要和我讨论很久。当然,他现在不再挂电话之后回拨,理由为我不再是穷学生了。听说我毕业之初兼职做律师,他时常给我介绍案源,想让我赶快发家致富,然后便可安心做学术。
很多时候,人只能学会心怀感恩地去接受祝福,并把祝福传递给他人。我时常在想:我能否成为一位传递祝福的老师呢?
一位好友兼同事给我发来这样一段文字:“对任何国家和社会来说,教师都是重要的职业。可是,作为教师,如果一个人的灵魂真有什么可贵的地方,那必须包含他对自己身份、能力、职责的清醒认识。然而,有时候我会很怀疑我大学时代遇到过的一些老师,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大多比我们年长二三十岁,有的颇为儒雅,有的一脸精明,有的似乎仍有‘愤青’气质,容易得到年轻人的信任。虽然各自面目不同,他们里面的一些人却都有一种未经反省或者拒绝反省的自恋。”
这让我陷入深深的反省——其实我远比自己想象的自恋和道貌岸然。
马丁·路德·金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修造圣殿。但无论你是谁,你的生命中都会有一场内心的斗争,每当你想行善,就有一种力量牵扯着你,让你作恶。就像斯蒂文森的小说《化身博士》里所写的,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恶的“海德先生”和一个善的“杰基尔博士”。人性充满了矛盾,每当我们有梦想,要建造自己的殿堂,就必须承认这一点。
每当想到自己内心的幽暗,我就在设想:如果我也拥有涉事教师那样的权力、资源和环境,我又会如何对待学生呢?我心中的“海德先生”是否会把“杰基尔博士”杀死?
人性的幽暗不仅需要外在的法律制约,还需要内在的道德约束,更需要信念的源力。
人性就像柏拉图所说,好比一辆两匹马拉的战车,每匹马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奔跑。所以我们需要光明的牵引,行在光中,在阳光的照耀下,让人性的黑暗无处可藏。
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我也跌倒,所修筑的圣殿倒塌,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够再次爬起,重新开始,朝着光明前行,向着标杆奔跑。
我的外公也是一位教师,他离开这个世界快8年了。他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纸遗嘱,没有多少财产的分配,主要是一些人生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你当自卑视己,切勿狂妄自大。
每当我看到自己内心的幽暗,我就想起外公的教导,它能让我从虚荣的空中重回大地,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得到的一切并不是自己所配的,白白得来的祝福也应传给他人。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736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