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爸妈和手机》内容如下:
他欣然同意:“不要选太贵的。”妈妈凑过来:“那帮我再买一个充电的线和头可好,我那个总是接触不良。”
他们平时最怕我给他们买东西,一收到快递就会抱怨,但原来我并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三个人并肩坐在那里,中年的女儿和老年的父母。机器不停在喊号,妈妈前面还有十几个人。
夏天的时候,因为我的孩子要去读大学,我在淘宝上给她买过充电宝。造型潮流又好看的,评论说,容量太小,中看不中用。容量大的,可以充两三次,评论说,太重了。
孩子并没有说需要,但我想,必须给她准备一个。她有时玩着手机会忘了充电,一直到自动关机。
选充电宝硬是选出了找对象的感觉——最后下单的那个,是粉丝百万的品牌,颜色老气,款式古板,分量不轻,优点是,容量大,充电快。
我没想过爸爸妈妈也有在外面临时需要手机充电的时刻,从没担心过他们。
在我家里,爸爸妈妈把手机都拿出来交给我,“单位让下载一个东西。”
我先看爸爸的手机,是他单位的微信群里说的,让下载一个APP,然后登录,填入信息。
我再看妈妈的手机,也是一样的,群里布置任务的人说:“如果你们不会,请让你们的子女教你们。”
可以想象到,现在每个单位做退休同志工作的人,很辛苦。
在手机里的医院公众号给妈妈预约挂号时,要输入身份证,要人脸识别,识别时,还要大声喊出里面的数字。
把手机递给妈妈,“对着手机,看着里面显示的数字一个一个喊,大点声。”
妈妈拿得很近,我说:“脸太满了,拿远一点。”
她放远一点,紧张地大声喊:“8,8,1,2!”
爸爸在旁边观看,“老年人,连去医院都不会。”
滴滴打车刚出来,他就有过担心:“不会用手机打车的老年人怎么办?”
后来自己开起玩笑:“如果要打车,我和你妈妈就举着‘多加十块钱’的牌子,在马路边站着。”
周六晚上,妈妈住我家,因为第二天还要一起去医院拿检查结果再找医生看。爸爸一个人回家了。
我哥哥晚上在我们家里的微信群发了个链接,大家纷纷回应。是晚上十一点,都已习惯晚睡,十一点也不觉得太迟。
但妈妈早早就睡了,在隔壁的房间。我丈夫侧耳听了下,“妈妈的手机,一直叮当叮当在响。”
“哦,她没有关手机。家人的微信群,她没有设置免打扰。”我反应过来。
“妈妈睡着了,大家不要再说话,她的微信没有设置免打扰。”我发了一句。
于是再没人说话。
第二天,妈妈一条一条回看,“你们啊,都睡这么晚。”
“我帮你设置成免打扰,不然以后晚上你都睡了,我们还在说话。”
“不要设置免打扰!我睡着了,它响就让它响好了。”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730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