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真正的善良是不给别人变坏的机会》内容如下:
山东的李老师在退休前带过很多届学生,对学生有很深厚的感情。几年前,一个女学生找到李老师,称自己的儿子在国外学习飞机驾驶,由于学费周转不过来,想让他帮忙做贷款担保。李老师就帮忙做了10万元的贷款担保。可是这名学生拿到钱后从未还款。银行的催债电话打来以后,李老师再联系这名学生时,发现她的电话打不通了。结果可想而知,法院冻结了李老师的退休工资,60多岁的李老师只能外出打工还贷。而直到这时,他依然相信这名学生有自己的苦衷。他说:“她可能真有困难,还不上就还不上吧。我不希望她是一个骗子。”李老师这种宽容,虽然让我很感动,但也引发了我对“善良”的重新思考。
早年,有个邻村人曾向我爸借了100元钱,我父亲让他写一张借条,邻村人明显很不高兴,说:“都是老熟人了,用得着写借条吗?”不过,在我爸的坚持下,他还是写了借条。那人离开后,我问我爸为什么非要让人家写借条,我爸说:“正因为是老熟人,所以我愿意帮助他,但我不会给他做坏人的机会。”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听到“不会给他做坏人的机会”这样的话。没错,做人应该善良,但我们的善良应该有底线——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既要考虑保护自己,也要考虑我们对他人的帮助会不会给了他做坏人的机会。如果李老师能够考虑到“不让自己受害”和“不会给他做坏人的机会”这两个因素,那么他就不会陷入如今被动的局面。
真正的善良,是一种对人有益、对自己也无害的理性判断和行为,而不是一种为了满足内心的自我感动和盲目高尚。
一条蛇掉进一眼井里,一个好心人看到后就想下到井里去救它。这时,一个村民拦住他,说:“你这样下到井里去救它,它会咬你的!”好心人说:“我救蛇是我的天性,蛇咬我是它的天性。”村民摇摇头,说:“你救蛇是你的天性,但你的天性中不包括因此丧生;蛇咬你是蛇的天性,但你不一定非得让它在你身上施展天性。”说完,村民找来一个长柄网兜,伸到井里把蛇捞上来,放归山上去了。同样是救蛇,好心人和村民的这两种行为,你认为哪一种才更符合善良的本质?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做好事就应该不讲条件,没有顾虑,留那么多心眼就不是善良了。但我认为,在伸出援手之前,对后果要“三思”,是对善良理性的保障和维护。以村民为例,他用网兜救蛇,并不妨碍救蛇这个举动。而避免自己受害,则会使更多人愿意助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借钱时是孙子,借钱后是大爷”的嘲讽,总是埋怨“好人没好报”。而这种感叹和埋怨,在很大程度上会减弱人们助人的动力,导致我们在有需要的时候,出现没人帮的局面。这在我看来并不是“好人没好报”,只不过是没有学会用网兜而已——不让毒蛇在自己身上发挥天性。
伊朗电影《小蓝裙》里,小女孩萨哈尔问父亲:“为什么越善良的人反而越容易受到伤害?”父亲说:“那是因为很多人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是个善良人,却从没想过怎么样去释放自己的善良。释放不恰当的善良,很多时候恰恰是在引诱别人做一个会伤害你的人。”这跟我父亲当年说的“不会给他做坏人的机会”,是一样的道理。有原则和底线的善良,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比如熟人之间借钱,打个借条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操作。凡是对打借条有抵触情绪的人,恐怕多少都存有一些不善良的心思吧!
世界上所有的道理在被人践行时,只有设置好具有法律效力和道德约束的边框,才能形成确保双方安全的屏障。拍着胸脯说不需要设边框的人,要么就是为了标榜自己坦荡豪爽,要么就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前者容易吃亏上当,后者容易翻脸不认账。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711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