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你的价值由什么决定》内容如下:
我们公司原来在北京三里屯,那里的房价一平方米10多万元,当然,比那里更贵的是海淀的学区房。
为什么这么贵呢?是因为那里的土地贵,还是砖头贵?
地是一样的,砖头也不是黄金、大理石。仅仅因为那里是商业街,那里有学校,那里更方便,那里象征着更好的生活。
所以,一个点的价值往往不是由点本身决定的,而是由点所在的坐标系决定的。
同理,一个人的价值也不是由一个点决定的,不是从你的父母、老师口中得知你是否优秀,你的优秀程度是由一个系统决定的。
传统的职业价值坐标系是这样的:行业×企业×职业。
这是现在最流行的,也是最传统的职业价值坐标系,是美国管理学家埃德加·施恩提出的“职业金字塔模型”。
详细分析一下,如果把施恩的这个模型比作一个小区,你可以想象——
一张地图上有很多小区,一个个挨在一起。小区就是行业。
小区里面有很多楼房。楼房就是公司,它们都有三层,分别代表公司的三个层次:
底层是执行层,也就是员工层;中间是运营层;顶层是决策层,也就是领导层。
大的楼房是大企业,小的楼房是小企业。
在这样的模型里,发展路径是非常明确的,按照这个模型,你就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第一步,你要选定一个行业,也就是选择一个小区。
第二步,在行业里面选定一栋好楼,最好是豪宅、别墅,也就是选择一个发展潜力好的大企业。
为什么要选择大企业呢?
因为你在大企业上升的可能性更大,机会更多。你能获得更多的人脉资源,甚至有更好的制度回报。
毕业后,一定首选大公司,你的眼界、人脉都能让你的下一份工作达到一个高度。
为什么早年新东方尽出人才?因为这些人才被放在同一个圈子,潜移默化地互相比拼。
接下来,大家都努力向上发展,能去二楼的去二楼,能去三楼的去三楼,万一你卡住了,到不了三楼,比如体力不行,比如有人压制着,怎么办?要么待在这里等退休;要么跳到一栋小一点的楼房里面,尝试去三楼。
这就是跳槽,从大公司的小职员,跳槽到小公司当大职员。我有个双胞胎姐姐,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路透社当记者,但工资不高。后来,她跳槽去了一家我没听过的外国新闻公司,工资显着提升。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传统的行业价值坐标系在许多地方正在瓦解。比如,你怎么定义我这种既是老师又是作家,而且两条线干得都不错的人?
你又怎么定义自由职业者,他们应该在哪个小区、哪栋楼、第几层?
这个世界正在变化,你不一定要住在小区里,你可以住在空中楼阁俯瞰这些小区,你还可以成为快递员,穿梭在许多小区中。
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呢?有三个原因。
一是公司寿命变短,员工心理转变。就是说,公司变数极大。前段时间,我把我的龙影部落工作室解散了,成立李尚龙工作室。我去注销公司,负责的业务员说,现在注销公司要排队,因为太多人排队,注销公司花的钱比注册公司花的钱还多。现在,中关村、三里屯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年,整个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是40年,世界1000强的则是30年。
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一个人从25岁开始干到65岁退休,正好工作40年——说明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刚好把公司干成世界500强,你退休那一天,公司正好倒闭,你刚好失业。
你有那么好的运气吗?
世界上的工作已经没有稳定可言,只有变动才是唯一的稳定。
二是行业变化快,没有边界。行业之间不停地在跨界,就是说,小区和小区之间早就连通了。
一个作家,他还可以是老师。
一个英语老师,他还可以是健身教练。
一个编剧,他还可以做脱口秀。
今天你会发现,抢你职位的可能并不是楼下那个人,也不是隔壁那个人,而是其他小区跳过来的人,行业变得没有了边界。
比如,柯达公司当年打死都没想到,是数码公司打垮了自己;数码公司没想到,是诺基亚打死了自己;今麦郎、康师傅没想到,打败自己的是美团外卖;小偷没想到,打死自己的是移动支付。
跨界成了正常的事情。甚至跨界打劫也再正常不过。
三是人们更关注新的职业坐标系。
原来的坐标系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个体逐渐从组织里面慢慢解放出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新的职业坐标系。
全新的职业价值坐标系是这样的:圈子、能力与特色。
新职业价值体系一旦出现,个人的增值策略肯定也会发生转变。
现在这个世界,通过拍领导马屁来提高自己的楼层这种事情,在创业公司越来越难。
通过找关系进入那种活力四射的创业团队,也越来越难。
因为你能力不行,放在哪儿都没用,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谁都承担不起。
如果你希望做些不一样的事情,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第一份工作,建议你找一个没那么体制化的,至少去不会因为领导一句话决定你生死的活力型企业。
因为领导有可能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你的升职加薪如果只是依靠领导的一句话,是很危险的。你的价值由市场决定,就会好很多。要提高自己的圈子、能力和特色,让自己就算离开体制,也能活得很好。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700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