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拍马有术》内容如下:
“马屁”乃阿谀奉承之俗称,廉价且使人受用。“拍马者”嘴皮子上下一动,无须物质成本;“受屁者”像吸了精神鸦片,飘飘然有神仙之慨。谚云: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千臭万臭,马屁不臭。马屁之多、之巧,令人目不暇接,俨然一大高深学问。今以研究所得,为拍马术归类,聊博诸君一哂。
直拍法。最原始、古朴的拍马术,也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一类。随处可见,机关食堂、大会小会,哪里没几个领导的跟屁虫、应声虫?昏官恶吏、奸臣佞相身边尤其多,像苍蝇逐臭一样,嗡嗡响个不停。南宋韩侂胄执掌朝廷大权,气焰熏天,工部侍郎赵师睾百般巴结。一次,宴饮途中经过庄园内一人工景点,韩侂胄感慨道:“这里真是一派田园景象,可惜缺点儿鸡鸣狗吠之声。”话音刚落,忽听草丛中传来“汪汪”之声,乍听还真像狗叫,仔细一看,原来是赵师睾蹲在那里学狗叫呢,逗得韩相大笑不止。不久,赵师睾由侍郎升任尚书,称“狗叫尚书”。
侧拍法。拍主子的马屁,却不直接拍,而是拍主子的家人或宠臣、宠妃。安禄山入朝后,得知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于是,恬不知耻地拜比自己小十几岁的杨贵妃为养母。每次上朝,总是先拜杨贵妃,再拜唐玄宗。玄宗一开始显得不快,安禄山却说:“臣是番人,番人习惯先拜母,再拜父。”此话让玄宗很受用,更加信任安禄山。侧拍马屁的做法如今仍不时见诸报端。李克强总理在一次会上谈到低保金发放问题时说:“有村干部为了讨好某位副部级官员,一直给其父发低保。这用得着吗?难道一个副部级干部没钱供养自己的老子?”村干部的马屁拍到这种份儿上,就有点“官油子”的味道了。
倒拍法。马屁一般是下级拍上级,也有倒过来的,上级拍下级马屁。下级抓了上级的小辫子,上级授人以柄,不得已而为之;或下级属于“鸡犬升天”者,上级就需要拍拍下级的马屁,让下级在其三姑六姨四大爷等“得道者”面前多美言几句,为平步青云铺路。
群拍法。一群人共同拍主子的马屁,分工协作,最终拍成一个响亮的大马屁。清乾隆时期号称盛世,讲求文治武功,编纂《四库全书》,只保留好话,甚至把“坏话”篡改成马屁。后人发现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有一些明显的错讹之处,按说以考据见长的“乾嘉诸老”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原来,此乃马屁使然。当时,乾隆爷很重视此事,经常亲自校对,每发现一处错误,总是炫耀一番。为了满足皇帝的表现欲,这帮文臣就时不时地故意抄错几个字,让皇帝校正。很多错误皇帝看不出来,但经御笔改过的篇章,别人就不好再改了,错误也就保留了下来。至此,“拍马术”由技术活变成艺术活,上了一个台阶,既要团队默契合作,又要拍得天衣无缝,没有炉火纯青的功力,很难做到。
又想起一种马屁,不知归为何类。某位太守上任伊始,当地布置了大规模的欢迎场面,锣鼓喧天,负责演奏的乐人齐声喊:“为报吏民须庆贺,灾星移去福星来!”太守听后大喜,叫来乐人问道:“欢迎我的口号是谁写的?”乐人答:“一直沿用的老规矩,自古以来就这一首,哪知谁写的。”马屁拍得久了,就会在这种廉价的阿谀奉承中迷失自己,更会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621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