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停云》内容如下:
晨醒,不知几时,窗外有飞蛩低鸣。天色变亮,月便渐渐迷糊,懒睡成了一抹晕开的牙白色。半空中倒有几撇轻云,在深青灰布面底子上游来荡去。
天的深灰色渐渐褪去了一二分,又被敷上了一重新的颜色,一重灰一重蓝,成了深蓝灰,衬得云更好看了。原本菲薄的白,如今又加了一重,先前显得轻飘飘的云,这忽儿跟长胖了似的,干脆停在半空动不了了。白胖的停云衬得天益发趋于阒静,安宁得有些慈悲。
“停云,思亲友也。”这是陶渊明诗《停云》里的序。他的云积了雨,蔼蔼荫翳。雨来雨歇,云行云停,唯“停”字慈悲,可承载思念。
人的行止亦如是,走走也须停停。来来去去,总得寻一席之地暂歇,歇好了再停停当当地前行。譬如“乌台诗案”后,苏轼“停”在了黄州。东坡开荒地,也筑雪堂,停了些时候才有“谁怕”的徐行。白居易老了以后干脆“停”下来经营闲事,打理菜畦、浇花浇菜,其余时间便饮酒喝茶。太白“停杯”问月却照见了自己的孤独,陶庵停在西湖做了一个冗沉的繁华梦,梦外亦只剩他的孤独……我“停”在光阴的这一端,看他们行一程歇一程。他们与世俗人一样,不过在时间里停了一回。他们又不同于世俗人,日月淹忽,他们还在长长久久地走。
宋乾道三年(1167年),朱熹也有一程行止,由新安往长沙访张栻并会讲于岳麓山。是年冬,二人结伴游衡岳,过槠洲(今株洲)浦湾时,见山川林野风烟景物一如诗境,便靠岸停船歇了一夜,再往衡山。那日停云霭霭,天寒欲雪,衡云湘水,于斯攸归。
后来,人们将此地命名为“朱亭”,意为朱子停歇处。
朱亭就在湘江畔。我在朱亭看天上停云,也看湘江北去,如同看苏轼、朱熹这些文人学者的行止。
我看停云时,也起思念。记得祖父在世时,最爱哼《空城计》,第一句是“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他唱的时候,并非像京剧演员一样,将这一句算作铺垫,重点在后面的苦心孤诣。他唱的重点就在散淡上面,喝了点儿酒会更不一样,眯缝着眼,轻轻缓缓地击节,脑袋随着韵律婉曲地摇晃,是真散淡啊。
那日,天上也有白胖的云,慈悲地停了半晌。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619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