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两种“较劲儿”》内容如下:
人生在世,得有点骨气,与有悖于己的事情较较劲儿,有时也是骨气的表达。当然,不同的方式带来的效果大不一样。
曾国藩曾给咸丰帝写了一道《应诏陈言疏》,对当时的官场风气提出了尖锐批评: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担责任咎。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颟顸者,外面完全,中已溃烂,奏折粉饰,而语无归宿。
这些难题摆在面前,究竟应该怎么解决呢?曾国藩建议皇帝举行“日讲”,也就是加强学习,同时,改革官员选拔制度,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及时脱颖而出。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咸丰帝这“新官”不但感受到了国人的巨大期待,还明显承受着外敌入侵的重重威胁,自然期待将这几把“火”烧猛点。咸丰帝先把曾国藩大大表扬了一番,说其“剀切明辩,切中情事,深堪嘉纳”,然后,又命令他详加解释。曾国藩领命之后,精心准备了一份讲稿,并且,画了一张讲堂布局的图表。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恐怕缺乏美术基础,这张图自然画得较为难看。
想不到,这份讲稿在“九卿”中传阅后,立刻遭到了猛烈攻击。那群官员不问他的态度是否真诚,提出的对策有无道理,只是讥笑其“画图太陋”。
其实,众人攻击曾国藩所画的图表只是个借口,他们真正在乎的是两件事:一是奏折中对京官、地方官进行了广泛批评,使他们明显感受到了“职场压力”;二是曾国藩这位“乡巴佬儿”提拔得太快,“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这种好事干吗不落到自己头上呢?很遗憾,皇帝既然已经肯定曾国藩的奏折,向来见风使舵的京官们自然不敢在实质内容上说三道四,只好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找找岔子,让曾国藩体会一下“遍地生敌”的痛苦滋味。
显然,曾国藩也曾感到深深的屈辱,毕竟他没有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对这些人“精准打击”,更没有怂恿皇帝对其“定点清除”,而是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干事业上。在京,尽心王事,从来不敢懈怠;出办团练、领湘军、做总督、办洋务以及开新式军工厂等,始终废寝忘食。他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出京以后,给他拆台的朝廷官员少了,更多是为他说话的人,从王公贵族到普通大臣都有。
一个人想做点事,难免会遇到不理解甚至出手阻碍的人。有的人沉不住气,总是急于与对手较劲儿,你说我不对,我就到处向别人显示比你高明,甚至向上级告状,结果该做的事没做好,与周围人的关系越弄越僵。有的人绝非不在意别人的批评,但他们更愿意选择与事较劲儿,也就是将想做、该做的事做得漂漂亮亮。
与人较劲儿还是与事较劲儿,心情是不一样的。与人较劲儿,当事人脑子里,随时都是不愉快的记忆,很难嗅到快乐的花香;与事较劲儿,自己的眼睛只会盯着既定的生命目标,你会为每一个积极的变化而欣喜,为每一项意料之外的帮助而感动。心情变好了,做事就能集中精力,时间便不会虚耗。
殊不知,这个世界终究是靠人做的事来成就的,真正的努力,哪怕一丝一毫,都将被公众与时间亲眼看见。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600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