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品读父亲》内容如下:
父亲像一本厚重的书,虽然没有华丽的封面,封底也无定价,他用生命书写的华美篇章,却内涵丰富,能启迪人生,激励我砥砺前行。
小时候,我总喜欢站在椅子上仰望挂在墙上相框里父亲的照片:头戴军帽,身着军装,打着行军绑腿,武装带上别着手枪,威风凛凛。
那时,并没有看懂父亲一身戎装的内涵,经历的故事和画面背后别样的风景。父亲的人生经历是一部非虚构小说,那些平凡、生动、感人的故事,构成了他鲜活的生命特征。
那是1948年,父亲还是一个青年学生,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满怀豪情地在兵荒马乱的武汉投笔从戎,先后投入解放大西南战役、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
父亲逝世后,为了追寻他的足迹,我曾去过祖国的西南部地区。那里崇山峻岭起伏绵延,真可谓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父亲和战友们当年正是在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悬崖上翻越:上有飞机大炮的轰炸,下有毒蛇猛兽的袭击,脚下有埋伏的地雷,前有地方土匪的据险而阻,后有国民党大部队的围追堵截……父亲和战友们硬是以坚定信念与无畏牺牲的气概勇往直前、从胜利走向胜利。
西南之行,让我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父亲那代人英雄的血性支撑积贫积弱任人欺虐的旧中国站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父辈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努力实现祖国富起来、强起来……
我也曾不远万里来到中朝边境鸭绿江大桥。望着那波涛滚滚的鸭绿江,我仿佛看到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队伍中父亲那清瘦的背影;望着对面曾经满目疮痍的朝鲜战场,仿佛看到枪林弹雨向父亲袭来又擦肩而过,一次次浴血奋战,一次次转危为安,一次次有惊无险;仿佛看到父亲和他的战友在零下几十度的恶劣天气下,在冰天雪地里冒着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
我一直都赞叹,父亲的生命力是何等的顽强,才能战斗到取得最后胜利活着胜利归来。
新中国成立了,抗美援朝也取得了胜利,天下迎来了太平,共和国没有忘记那些先烈的丰功伟绩,没有忘记像父亲一样在战争中幸存的英雄豪杰。英烈家属得到抚慰,幸存者都得到妥善安置,父亲也从部队转业到县人委工作。
1962年,父亲却做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放弃功名利禄主动辞职,申请回到农村,从此,父亲的职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直至终老。从一个国家干部,到一个普通老百姓,他的人生选择,曾不被人理解甚至曲解。
回到农村后,父亲将战争所带给他的伤痛深深隐藏,他从不以功臣自居,和乡亲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农村缺医少药,谁不小心受了外伤或突发心脏病之类的急性病时,父亲利用掌握的战地急救知识,及时救护,使很多人得到治疗。与此同时,他还向乡亲们普及科学和医学知识,破除迷信,教乡亲们学识字、计算等,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文化引领乡亲们从愚昧走向文明,受到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
他疾恶如仇,文革中也遭到邪恶势力的报复。自己遭受的伤害也不向上申诉,生活艰难也不向组织伸手,直到八十年代落实退伍军人政策时,上级领导派人来到我家调查,父亲才从他“藏宝”的箱子里拿出两枚军功章,一枚是在解放大西南战役中获得的,一枚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获得的,政策得到落实,生活才有了一些补助。
父亲的人生就像一篇论文,他一生用言行来论证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519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