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长大后,我就成了另一个你》内容如下:
我妈是我们村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然而这并没有给我带来荣耀。小时候,这是我的烦恼。每次我考了第一名,周围的人总是说:“老师的孩子学习就是好啊。”
小小的我是十分不服气的,我觉得我的成绩和妈妈没有关系。她每次下班回家不是忙着做饭、洗衣服,就是忙着备课,我的作业都是自己做的,她从来没帮过我。她没带过我的班级,我学到哪一课,她也不清楚,从来没有教过我任何学习方法,甚至辅导资料和课外书,都是我自己跑到镇上的书店买的,她只负责掏钱,没给过任何建议。
所以,我的“军功章”怎么会有妈妈的功劳呢?
我跟每一个人解释,我成绩好是因为我努力学习,不是因为我妈妈是老师,你看隔壁村子孙老师的女儿成绩就很差,而孙老师去年还得了优秀教师奖呢。
后来我凭借优异的成绩到县城上初中,我特别高兴,不仅仅是因为周围新鲜的一切,我想这里的人终于不知道我妈妈是老师了,我的成绩只属于我自己。
某次语文课上,一个同学因为回答不上来四大名著的作者和年代遭到批评。老师最后气急了,说:“回家问你妈去。”
那个同学笑着回答说:“没法问,我妈不识字。”
好多同学都笑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笑声分为两拨,有的人像那个同学一样,认为父母不识字,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天经地义,他们在笑老师的病急乱投医;而另一些同学在嘲笑那名同学。
这些不是我从小就知道的常识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科普书,高尔基是苏联作家,唐宋八大家的关系,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顺序不能乱……这些不都是众所周知的吗?
那是我第一次开始思考为什么村里的孩子大多偏科,他们可能数学成绩一直很好,而语文很难保证一直成绩优良。
如果说,数学可以凭借勤奋努力或者天赋成功的话,语文则更多依靠日常积累,对于小孩子而言,就是耳濡目染了。那时候,我忽然明白妈妈给予我的巨大帮助。是的,她从来没有专门坐下来给我讲过题,可是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她就顺带着把四大名著的常识告诉了我;我背诗的时候,她洗着衣服就顺带着把作者的故事讲给我听。这些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不一定用得到,但长时间的累积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优化了我的思考方式——学会横纵深度思考。直到现在,我看到一个问题都会去想来龙去脉和相关问题,表面上费时费力,实际上获益良多,常常有目的之外的收获。
这不仅仅体现在学习知识上。随着年纪增长,经历丰富,我越来越发现,很多平常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比如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要真诚待人、要尊老爱幼……很多时候,只存在于某些人的口号里或者倡导准则里,甚至是自我介绍里,但在具体行动中很少体现。
我想这无非是因为,道理谁都懂,可没有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21天,而是一个成长环境,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体现在身上的。
什么是家风、家教呢?是长大后,我就成了另一个你。我一直相信,你是什么样子,你的父母也一定是差不多的样子。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而家庭的教育是方方面面且连贯的,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思考习惯,这样的家风,是我一生的财富。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43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