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路之随想》内容如下:
暮春,花红柳绿,草长莺飞。
我行于乡村宽敞的大路上,心无旁骛地享受这份难得的慢时光,放纵疲惫不堪的灵魂随家乡上空的朵朵云彩飘荡。
且行且远间,一直处于空明状态的脑神经不安分了,好像有一只小蜘蛛在蛛网上伸开手脚使劲儿拉扯。我脑洞大开之际,从中弹出一个毫无征兆的念头:什么是路?
此念头一出,无惊雷、暴雨相伴,如同一道稍纵即逝的闪电。此念又如一道魔念,怎么也驱赶不走。索性,我驻足于路中间,默默地点燃了一根香烟,使劲凝视脚下一直向前延伸的大路,双眼中悄然滋长了一丝久违的迷茫。
沉思良久,我好似一位老僧从入定中醒来,不禁莞尔一笑,自我解嘲道:“路就是路,脚下就是路。”
说起了路,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想起了那段关于“路”的文字。
在学校读书时,我在教科书里拜读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文章,犹记得,鲁迅在其小说《故乡》一文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时,若无老师指导,或不参阅资料,仅从这段文字上理解,我认为这应该就是鲁迅对路的一种诠释。
然而,我的老师说,鲁迅的文章另有一番深意。那时,作为一名学子,我自然深信不疑。于是,年少的我为鲁迅的这段文字执着过,并囫囵吞枣地咀嚼文中味道。后来,皆因管中窥豹,一点感悟早已被淹没在五味杂陈的岁月长河里。如今,已是中年大叔的我,两鬓黑白交错,而鲁迅的文章终未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不妨搁下鲁迅这个富有哲理性的“路”之说,再回味当年文中探“路”之举,唯余一声轻叹,抑或沉默无语。往矣,那就俱往矣!路走过去了,也就走过去了,岂有回头路可走?既然如此,则理智对待,不必为过往之事做无谓纠结。
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虽然生命中的自然规律不可阻挡,但是走过的路与自身的年龄成正比是基本正确的。就我而言,已奔知命的年纪,脚下走过的路形形色色,如:沥青路、石子路、水泥路、泥泞路,甚至还有那山间羊肠小道。这些路,有一些是陌生的路,也有一些是熟悉的路。一个人行走在一条熟悉的路上,一路高歌,当然无话可表。可是,谁敢保证一辈子不会走一条陌生之路呢?
大路朝天,难免问路。《说岳全传》里有一段值得所有路人深思的小故事,大致内容如下:
岳飞的部将牛皋是位大老粗。有一天,牛皋走了一条陌生的路,他骑在马上向一位老者大声问路:“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一听非常生气,不但没有给牛皋指路,反而骂他是个“冒失鬼”。不久,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是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人?他往哪条路上去了?”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老人一见岳飞是一个懂礼貌的人,便耐心地给他指了路。
可见,岳飞待人态度好,问路方法对,自然有人热心指路,使他少走一些弯路。反之,就是跑断了双腿,也恐是南辕北辙。过去,人们走在陌生路上,不识路,无非张口问人。现在,人们走在陌生路上,又多了一个网上问“度娘”的好方法。但不管怎么说,重方法,会问路,有人指出一条明路,永远不失为一条知路前行的重要途径。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412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