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精选文摘 >回家的路

精选文摘《回家的路》

栏目:精选文摘|日期:2022-03-25|来源:青年文学家|作者:杨永忠|阅读:手机阅读

精选文摘《回家的路》内容如下:

我的老家在海拔一千二百米的大山里,小地名叫蒲家山,交通闭塞,去山里山外都是崎岖蜿蜒的羊肠小道。我从小放牛、上学、赶场都是在这些羊肠山路上重复祖辈们的脚印成长起来的。我启蒙读书要走五里山路,上初中要走三十里,高中时得走六十多里山路,可以说,山路是伴我人生的一条必经之路。那时,老家的人们交通靠走,过着肩挑背磨的艰苦日子。人们赶场两头黑,一早上街,天黑还在回家的路上。

在我儿时记忆中,回家的路是多么的漫长啊!那时,做梦都在想,要是有那么一天一条公路通进山里,从我家门口经过该多好啊!

几十年过去,这个结一直打在我心上。

我们家离乡场、县城都很远,三十里以外。背化肥便是当地农民的一件苦恼事,特别是没有劳动力的农户。我父亲常年在外地教书,我们家里的化肥靠母亲背。一包化肥一百斤,最轻的包装也是八十斤一包。我们家买化肥时常得请人背。有一年暑假,我和堂哥去县城磷肥厂背磷肥,一百斤磷肥我背了大约三十斤,最初感到轻松,哪知道,上了一段坡就汗如雨下,双腿发软。走了五六个小时,我几乎是爬着回到家的,几天了还腰酸腿痛。

之后,我怕走那条路,更怕赶场办年货、背肥料。要知道,这条路太难走了,比上下楼梯都难,进城是下楼梯,回家是爬楼梯。正如老家人们所言:“回家翘起屁股往上爬,进城好比梭滑梯。”父亲曾告诉我,他十多岁时,同大人一起赶场卖木料棒,因为他个子矮,在下一陡坡处,木棒后端在路石上顶了一下,父亲肩上的木棒瞬间滑到了崖下。身单力薄的他晃了几晃,人虽没有下崖,但还是没有稳住肩上的木棒。当时,大人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从此,父亲发奋读书,最终跃出农门,成为一名教师。

我进城读书以后,走这条路回家的时间多了。直到我步入社会多年,也没有摆脱这条路的纠缠。我尽管在城里安了家,但我的根永远在乡下盘根错节,因为父母一直住乡下。父母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每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长假、父亲生日,我都要回家。特别是父亲过生日,我不仅回去,还要带上妻儿回去。把儿子带回家是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但也是我最沉重的“行李”,虽然儿子已经五六岁了,但我仍需背着他爬坡上坎,时常累得我张大嘴巴喘气。半天时间的蜗行,回到家腿不停地打闪闪、发抖,腰也直不起。有一年回家,我为了偷懒,哄着五岁的儿子走路,他蹦蹦跳跳似兔儿一般开心,不料在一斜坡处脚下打滑,一个跟斗差点滚下悬崖,多亏茂密的杂灌挡住。从此,我便不敢偷懒了。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条从老家通往县城的山路,走过祖辈几代人,也有多位红军战士在这条路上洒下热血。这条路两边是悬崖,路夹在山脊中间,一旦设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条回家的路,我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有一句歌词说道:“回家的路很长。”的确,在我的记忆深处,回家的路是那么的漫长。然而,诗人汪国真在《山高路远》一诗中这样写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是啊,我在回家的路上翻过一山又一山,路一直在我脚下,二十多年我都没有退缩。

如今,我曾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山路没再走了。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其实,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路。近几年的脱贫攻坚,让我老家通了公路,曾经那条回家的路不再有人去走了,荒芜得没有了路。今年春节,我陪同家人去县城红塔公园步行道散步。让我意料之外的是,那条几公里长的石梯步道是沿着我曾经回家的路打造的,宽宽的玉石梯顺山而建,两边装有路灯和护栏。一路上,我走走停停,观山望景,更多的是回想起这条路上储存了不尽的辛酸。

人生路亦如这崎岖的山路。正是这条路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当我们漫步来到塔子山的塔子处,我记起二十多年前母亲差点死在这里的情景,心有余悸。有一次赶场,母亲因感冒去诊所开了药,匆匆忙忙赶路回家,慌忙中将一天的药一顿吃了。当母亲爬上塔子山顶时,她开始大汗淋漓,一阵黑晕便晕倒在路边草地上。不知过了多久,一位赶场的路人喊醒了母亲。母亲强忍住浑身的难受,一步一步慢慢地坚持往家走。回到家已是晚上九点,农村到处死一般寂静。母亲胆小怕走夜路,那天她摸黑回家吓破了胆。每次走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母亲一生为儿女付出的艰辛。

“要想富先修路”,路能改变生活。几年前,老家被纳入了贫困村,玉带般的公路飘进了山里,结束了祖辈们肩挑背磨的日子。从此,老家绿色的蔬菜,原生态粮食、水果、家禽等农副产品都卖出了好价钱。更让我欣慰的是,一条四米五宽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道从我家门口笔直穿过,连通了相邻的村、乡、镇,成了一条致富联网路,村民的幸福路。一说起这条路,村里的老人满脸流淌出无比的骄傲和幸福。

以前要走三五个小时的山路,如今只需半小时车程就可以回到家,省事又省时。回家的路不再“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回家的路好比踩不断的铁板桥,始终架设在我和故乡之间;更像一根纽带,一头拴住游子的心,一头连着父母的牵挂。

有人说,故乡回不去了。其实不然,那只能说明你已忘记了回家的路。证明路不在你心中,也不在你脚下了。要想记住乡愁,只有常走回家这条路。找回那份丢失不了的记忆,找回那份割舍不下的乡情。因为路边有你熟悉的大山,挺拔的苍松翠柏,欢歌的小溪,微笑的山花,谦卑的小草,婉转的鸟鸣,还有乡亲们路头路尾一声亲切的问候和父母一生的守望。如今,更有连片的产业和座座新居描绘出美丽的乡村画卷。

故乡,灵魂安放的地方。

回家的路不再漫长,我一直在回家的路上。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377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精选文摘标签:散文随笔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