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何处可停泊》内容如下:
一、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在单位的称呼从“小萌”变成了“萌姐”。产品经理辞职后,我晋升为公司的“老六”,不是职位上的“老六”,而是年龄上的,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年纪不小了,从19岁上大学开始算,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整整14年。
我是个普通的测试工程师,在一家规模不大的科技公司里干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年轻的时候,我可以自豪地说,没钱没关系,这不还有大把的年华创造未来吗?可是33岁时我再观望自己的人生,没房、没车、没男朋友,多少会有些悲伤。观望周围的朋友,有的结婚了,有的生娃了,有的晋升了,有的出国了,生活都在往前推进,只有我还停留在原地。10年是个节点,我需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在北京努力了这么久,有多少东西沉淀下来了?不仅是精神上的,也得是物质上的,我不想和任何人攀比,只期盼能有一点儿成绩,证明我的打拼是取得成果了的。
我有一阵子琢磨着买房,高档住宅咱够不着,3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也行啊。我每年拿到手的薪酬大约20万元,短时间内升职加薪不可能,既然无法开源,就节流呗。
为了减少支出,我在河北燕郊租了个一居室,便宜是便宜,可每天上下班6个小时的路程把我累得够呛。我早上5点起床,5点半之前赶到公交车站等头班车。那时已经有不少老头儿、老太太在排队了,他们为了让子女们多休息会儿,上车后有个座儿,通常5点不到就来占位子,等子女赶到,他们再回家休息。我第一次看到这些老人的时候,感慨万千,在北京太不容易了,一个人打拼还不够,得把全家人都拽上。
这种“双城生活”我只坚持了一年。我们部门接到新的项目,工作一下子繁忙无比,加班成为家常便饭,我回到家都晚上11点多了,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站着都能睡着,实在吃不消了,只得在公司附近租了个单间住。
以前我很喜欢北京这样充满变数的环境—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人,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随时有惊喜,也随时有惊吓,喜欢的人特别喜欢,讨厌的人特别讨厌。可是没关系,他们都匆匆而来,匆匆而走,换个工作,同事全变了;搬个家,邻居又换成陌生面孔了。对我这样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才是生活新鲜有趣的地方。
年纪大了之后,可能是折腾不动了,我开始向往稳定的生活,包括稳定的收入、稳定的住处,甚至稳定的朋友圈。
刚毕业那会儿我还常和大学室友一起K歌,后来大家各有各忙,北京又那么大,见一次面不容易,慢慢地也不约了。有个同事特别要好,5年前她回广西老家去了,这一隔就是大半个中国,我们再没见过面。想起这些,心里会很伤感,那些见证彼此青春的人,那些抱团取暖的人,总有一天各自天涯,谁也无法预料哪一次见面就是最后一次,所望去的那一眼是最后一眼,在我以为来日方长的时候,缘分已经进入倒计时。
有一次回家,我妈说:“妈妈年纪大了,见一次就少一次啦。”我眼泪刷地下来了,我妈吓坏了,说她只是开玩笑,她和我爸身体都好着呢。可我就是很难过,父母的衰老肉眼可见,我离家的时候,我妈能一口气不歇地爬上5层楼,现在上一层就得歇一歇。
这么多年以来我没好好照顾父母,在北京也没混出名堂,那在北京待着有什么意义呢?既然我注定是个平庸的人,那就回老家去,至少能尽孝,让人生少一点儿遗憾。
在犹豫了几个月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辞去北京的工作。走之前,我又把司马台长城、古北水镇、国家博物馆、中山纪念堂逛了一遍。要说北京好不好,我觉得真好,那种文化上的滋养别的地方给不了,话剧、歌剧、舞剧四季常有,公园里总有人在大声朗诵诗歌,也总有人在跑步,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生活。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365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