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愤怒的河豚》内容如下:
明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有两则关于河豚的记载。
在《食品有名》中,陶宗仪这样解释河豚: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河豚,鱼类也,无鳞颊,常怒气满腹,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杀人,所以东坡先生在资善堂与人谈河豚之美云: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
这段河豚的描述,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研究水准了:它的生活环境,海中有,淡水中也有;它的体形特征,是鱼,但没鳞和鳃,常常鼓着肚子,是一条难看的鱼;它的味道,极鲜美,美到吃死了都值得;它的难点,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吃死人。
在《食物相反》中,陶作家又根据自己的见闻写道:凡食河豚者,一日内不可服汤药,恐内有荆芥,盖与此物大相反,亦恶乌头、附子之属。余在江阴时,亲见一儒者因此丧命。其子尤不可食,能使人胀死,尝水浸试之,经宿,颗大如芡实。世传中其毒者,亟饮秽物乃解,否则必亡。
这里传递的信息是,即便吃了经过处理的河豚,也不表明你没事了,还有一些禁忌,比如不能喝中药,有食物会相克。陶作家对河豚极好奇,通过自己的实验,证明了河豚的子能胀死人。另外,他给出了中毒的解方:要喝脏的东西,比如粪水之类,这类东西喝下,能立即产生反应,呕了吐了,就好了。
综合来说,河豚让人记忆深刻的有两点:一是美味,二是剧毒。毒在味中,味在毒里。
我最欣赏陶作家说河豚“常怒气满腹”,这是一种对河豚的文学描写,带有作家个人情感的形象表达。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呢?
从外形看河豚,它体形丑陋,浑圆,行动缓慢。而这样的体形,是它容易受到攻击的主要原因,就如海中的乌贼一样,它必须保护自己。河豚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遇到危险时,会迅速将水或空气吸入极具弹性的胃中,短时间内,它的胃就会膨胀数倍大,这么一个怪怪的巨无霸形象出现在对手面前时,对手当然不知究竟,只有退兵再说。河豚有几十种类型,有些河豚,身上长着刺,那么,膨胀的时候,身上那些刺也如刀一样护卫着它,即便比它大的对手也一下难以吞下它。河豚这个气,应该就是它的护身符了。这难道不是愤怒的气吗?因为我受到了攻击,我愤怒了,别来惹我!
有趣闻这样说:河豚不幸被捕上岸时,会迅速吸气,并膨胀成圆鼓鼓的样子躺着,人们往往觉得它难看,不仅难看,还可恶,动也不动,死鱼一样,于是不由自主地用脚一踢,这一踢正中河豚下怀,它正等着外力来推动呢,于是,河豚顺势一滚,钻到河里去了。当然,趣闻的前提是,它要离河近。
这里的气救了河豚的性命。这难道不是怒气吗?凭什么抓我啊?我得罪你们了吗?不就是我味道鲜美吗?味道鲜美你们就要斩尽杀绝?
是的,就因为你鲜美,太鲜美了,你是水族之奇味,所以,吴人嗜河豚(宋朝沈括、严有翼语)。
于是,大家拼死吃河豚。
不怕死的食客,自古以来,一向如此。中毒而死的,毕竟是极少数。所以就有侥幸,侥幸救了很多人,也害了很多人。
现代科学发达,科学家将河豚的毒素提炼出来,可以戒毒,可以麻醉,可以镇静,可以治癌,用途多得很。国际市场上,一克河豚毒素,价值十七万美元,是黄金价格的一万倍。怒气能转化成这么值钱的东西,也算物有超值了。
而那些被严处的拼死吃河豚的贪腐者,则成了各式各样的标本,虽没有河豚毒素那么值钱,同样珍贵,多少能让人们警醒。
河豚很生气,河豚很愤怒,不是开玩笑的。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329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