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井拔凉里的美好时光》内容如下:
井拔凉,指的是在炎热的夏天里,从水井里打出来的冰凉的水。为什么叫井拔凉呢?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随处可见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井。这种古井,井上一般都没有辘轳,井水离地面有好几米。从井中打水,要用井绳栓在水桶上,放入井中,待桶中盛满水后,双手在井绳上倒换着,把水桶从井中拔上来。而刚拔到井口的水桶,一般都会冒着冷气,带着一股清凉。于是,井拔凉,这个带着乡土味很有诗意的名字,不知道从哪位先人口中说出,瞬间就传开了。
我们村,也有一口古井,相传东汉年间就有了。听老人们讲,这口古井,从未干涸过。即便是大旱的年头,古井的泉眼,也照样不慌不忙地向外冒水,像极了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波澜不惊却细水长流的日子。
这口古井,离我家大约有二里地。小的时候,都是父亲去古井挑井拔凉,我会跟着。去的时候,父亲都会叮嘱我,把水瓢带上。
为什么要把水瓢带上呢?
因为,那时,到这口古井中打井拔凉的人挺多,打水需要排队。排在前面的人,刚从井中打上来一桶水,就会有刚刚赶来的、嗓子渴得冒烟的人冲上去,猴急地蹲下身子,也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扳着水桶就可劲儿往肚子里灌。更有意思的是,他喝完后,也不说声“谢”,抬手在嘴上一抹,然后自顾自地拍着溜圆的肚子,大摇大摆地展示着满足的表情。这种情况下,打水的人,一般都不会生气,还会大声地喊道:还有谁要喝,赶紧的!
父亲是个爱干净的人,他说这样不卫生,带上水瓢,方便些。带上水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往回挑的路上,总会被匆忙赶路的人,或是在田间劳作的人拦住讨水喝。遇到这种情况,你总不能让他们趴在桶沿上往肚子里灌吧。
井拔凉挑到家后,满头大汗的父亲,放下挑子,就会用水瓢舀出两瓢,倒进脸盆中。然后端着脸盆,走到院子中,两手捧水,往头上脸上,胡乱地一划拉,再拿条毛巾,沾水后擦洗上身,最后,再把一盆水,从头浇下。每看到父亲洗完后流露出来的神清气爽、轻松惬意神态,我就嚷嚷着也要这样。
母亲会把井拔凉分倒在几个盆里,然后,一个盆里,放进从菜园里刚接回来的黄瓜、西红柿等,这些经过井拔凉“拔”过后的瓜果,吃起来凉爽异常。其他盆里,则放进剩饭剩菜,让凉水拔着,以防止天气太热,饭菜发馊变质。
我最喜欢的,还是母亲用井拔凉做的面条。母亲在做面条时,先把面粉倒入盆中,加少量井拔凉和成面团。然后把面团擀开,切成面条。放进沸水中煮好后,捞出来,再放进新打回来的井拔凉中浸泡。待面条彻底凉透,配着用青椒末、小河虾混在一起蒸出来的黄豆酱,那绝对称得上是人间美味。
如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早已代替了地下井水。但在我的记忆中,儿时那一瓢清冽冰凉的井拔凉,以及井拔凉里的美好时光,依旧像汩汩清泉,永远是那么的鲜活。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252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