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摘《学历的尽头,是当个深圳老师》内容如下:
另一名准备进中学当老师的北大博士也表示,自己将来会首选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就业,以充分利用城市本身的资源。
归根结底,博士们选择的是城市以及城市的资源附加值,在这一点上,不同的城市差异极大。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深圳与武汉的情况,2020年,深圳GPD为2.8万亿,武汉GPD为1.56万亿,仅为深圳的55%。体现在教育上,则是当地教师的薪酬待遇的差别。
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公布的预算显示,深圳中学今年的财政预算达到了4.08亿元,其中用于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的预算约为2亿元,该校职工总数为471人,人均工资福利约42.3万元。
同为知名高中的武汉外国语学校情况则大不相同,2021年,武汉外国语的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约为2亿元,其中用于在职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的预算为1.1亿元,该校在编人员有420人,人均工资福利约为26.2万元,仅为深圳中学的6成。
即便抛开顶尖中学不谈,两座城市教师的平均薪酬水平也存在差异。早在2019年,深圳市龙华区就为应届毕业生开出了硕士26万、博士28万的薪酬。与之相比,武汉为教师提供的薪酬普遍在十几万左右。
中学与中学的差异,十分明显。
超级中学之辩
对于博士进中学当老师这一现象,有的人认为这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有的人质疑会读书的博士不一定就会教书;还有的人感叹科研及业界就业环境的恶化,是倒逼某些“天坑专业”博士转向中学的重要原因。
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议,但博士老师仍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可以说,博士进中学,是一件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方共赢的事情。
一名深圳中学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据她观察,学生们在校都挺喜欢这些博士老师,这些老师的履历都很出彩,有些老师甚至是诺奖得主的徒孙。
在老师的影响下,她的小孩无论是学习的热情还是看问题的角度,都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些博士老师为学生带来的学习方法的反思以及视野上的提升,是普通教师无法比拟的。
至于舆论所质疑的有关博士教学能力的问题,在重点中学激烈的竞争机制下变得模糊。
前述物理老师也告诉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她掌握的专业知识完全可以胜任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而这一点在中学的背书下也令家长感到放心,家长们相信这些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被挑选出来的博士生,肯定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这些博士的加入客观上也提升了中学的知名度,前述中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决定一个学校层次的因素,除了教师水平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生源。有了这些博士的加入,大大地提升了中学的知名度,使得学校可以更好地吸引优质生源。
实际的成果也十分喜人。如今,深圳中学已经发展为广东省排名第一的超级中学,2017年至2021年共有159人被北大、清华录取,海外升学人数也排在全国前列。2021年,深圳中学的本科上线率更是达到了100%。包括深圳中学在内的“四大名校”每年都是输出清北以及双一流高校学生的主力。
然而,这些超级中学的风头越劲,有关教育公平的担忧也愈发强烈。
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丛斌的研究显示,我国超级中学教育垄断的现象已日趋严重,2017年,仅占全国高中总数的0.7%的108所高中,占据了当年全国高校专项计划35%的录取名额,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变得愈发严重。
与此同时,地区间的教育发展水平愈发失衡。以黄冈中学为例,这所曾经无人不知的老牌中学,正逐年衰落。
城市发展水平跟不上,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2020年黄冈市的GDP仅为2322亿元,仅比武汉东湖高新区高出300亿元。受限于此,黄冈中学能够给教师提供的薪酬比不上一线城市或其他省会城市。所以近些年,不断有黄冈中学的老师被挖到北京、武汉以及其他东南沿海城市,其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郭丛斌认为,从全国范围看,超级中学垄断教育资源的情况愈发突出,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垄断情况就越严重。东部沿海地区,还存在多所超级中学并存的情况,但是到了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往往被一两所超级中学所垄断。
超级中学光辉形象的背后,以牺牲本省县级中学的发展空间、县级中学的教育质量,拉低全省总体教育质量为代价。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wenzhai/1140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