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陈嘉映在谈论诗人时,说过一段话:“我们能读懂一个诗人,以前流行的理论说,因为他表达了普遍的人性,这样的理解实在是浅陋的。好诗始终在表达别具一格的感知...
日期:2024-10-05|作者:张之陌|阅读:99|标签:杂文随笔奇招最近要考试,自习室里人满为患。一个男生好不容易发现一个空位,刚坐下,他就滔滔不绝地和旁边的女生讲话:“美女,你是哪个学院的啊?上大几啊?”过了一会儿,女生终...
日期:2024-10-05|作者:多人|阅读:133|标签:爆笑笑话阿南杂货店是实龙岗上段的老字号,传至阿南已是第二代。阿南四十岁开外,个子不高,常年一张圆圆的笑脸,说话时眼睛眯成细缝,全无生意人的精明样。每次闲聊谈及日子...
日期:2024-09-25|作者:[新加坡]彭飞|阅读:135|标签:散文随笔最近感于终日无穷尽的争夺与纷扰,莫名地想起了《灰阑记》。“灰阑”,就是在地上用石灰画一个大圆圈。元朝的李潜夫写了一出《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包公戏,讲富...
日期:2024-09-25|作者:徐国能|阅读:99|标签:人生感悟我曾经看过一个有关《三国志》的展览,里面陈列的是所有跟三国有关的文物,我在那儿看到了两块砖。第一块砖出土自安徽亳州的一处墓葬,时间是黄巾起义前14年。这...
日期:2024-09-25|作者:马伯庸|阅读:142|标签:杂文随笔小村正月,春风习习。依山缓坡散居着三十几户人家,日日鸡犬相闻,人人熟如亲戚。村里有见于宋代文字记载的一千多岁的白龙寺,也许是与寺庙相邻,家门口的鸟鸣宛若佛...
日期:2024-09-25|作者:陆苏|阅读:162|标签:生活随笔电视连续剧《繁花》里有个词叫“不响”,这个词在原着中出现了一千多次。不响,原本形容物品或设备的声音,如果说某物“不响”,就是说它没发出任何声音。而在王家...
日期:2024-09-25|作者:高伟|阅读:148|标签:杂文随笔老家有正月初一上坟祭祖的风俗。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初一这天总是阳光明媚。祖辈过世时还没有公墓一说,坟都在山坡上的农地当中,上坟先要爬山,太阳给老的、小的...
日期:2024-09-25|作者:洋槐|阅读:154|标签:生活随笔记忆里,我读的第一部小说叫《陈胜》,那时我7岁。后来,我跟姐姐提起这部小说,姐姐比我大3岁零9个月,她的记忆比我明晰。她马上指出《陈胜》的出处,并说那本书是大...
日期:2024-09-25|作者:范雨素|阅读:103|标签:读书故事我和我爸妈现在的感情交流,主要走线上途径。我在北京上学工作,父母在家乡,一个十八线小县城。我每年的假期总是很紧巴,一有空还老惦记着去旅游看看世界,回家的日...
日期:2024-09-25|作者:王梦影|阅读:116|标签:亲情故事1、安妮经常担心,要是有一天她死了,她会像一些小报上登的那些恐怖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在散发着尿骚味的小公寓里,被自己养的几十只猫吃掉。安妮养的猫现在有72...
日期:2024-09-25|作者:[美]E.E.金|阅读:138|标签:海外文学我女儿小时候喜欢画画,拿到一支笔就开始到处画,家里的墙上、桌子上、板凳上、枕头上,到处都是她画的我们看不懂的画。我现在回过头看,觉得自己唯一做对的事情,就...
日期:2024-09-25|作者:胡赳赳|阅读:151|标签:生活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