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外一篇)》内容如下:
自从读了贾平凹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后,我深感自己也不是个好女儿。
母亲幼年丧父,在很小的时候就嫁给了父亲。父亲弟弟妹妹多,家境贫寒,爷爷是国民党军官,在抗日战争中,子弹穿腿而过,导致残疾,奶奶一个弱女子抚养众多儿女,也着实吃力,父亲与母亲便要分担抚养弟弟妹妹的责任。文化革命时爷爷挨批斗,妻儿更是要跟着受罪,母亲遭受的各种苦难及辛酸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母亲如文中的贾母一样本分老实,勤劳善良,热情好客。闲时来我们家玩儿的邻居不少。
记忆中,母亲总爱向人诉说她的各种委屈,情到深处,泪眼婆娑。听者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开导;也有的跟着落泪。母亲每次倾诉完毕,擦干眼泪,莞尔一笑,继续干活。我当时年幼,不谙世事,总觉母亲怎么那么善变呢?但我不曾体会她的艰辛,有时甚至觉得她太烦。因为母亲总在我淘气偷懒时,拿起棍子或竹条抽我,无疑,当时我是不喜欢这样的母亲的。
后来,我渐渐长大,似乎懂得了母亲的艰辛,便不再那么淘气,认真做事认真读书。再后来,我也为人妻为人母,先生常年不在身边,女儿体弱多病,此刻,才是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但我还是不那么理解母亲的,当她再次逢人诉说她的各种心酸时,我便要她少说,甚至不说,毕竟这样如祥林嫂似的诉说,是不讨人欢喜的。
年老后的母亲果然是很听我的话,不再逢人就诉说她的委屈。她很少串门,而长大后的我们个个忙碌,很少陪伴她, 她便经常独自一人在家。就算几个妇人来与她道家长里短,她也只是微笑着不言语。她把自己所遭受的各种苦难,就此藏在心底,只字不提。
不久,母亲生了大病——头痛、脸与足发肿、浑身颤抖,讲不出话。当地医生不愿接诊,并给母亲“宣判了死刑”。父亲把母亲送到了县城最好的医院,进了急诊室,总算抢救过来。并住院全面检查,结果出来,谢天谢地,各个部位均无大碍,一家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母亲生病期间,我因离家远,加之拖儿带女,要养家糊口,不曾回去照顾她,只是寄了些钱回去。父亲总在亲戚朋友面前夸我好,其实我知道,我就如《我不是一个好儿子》的作者贾平凹所说,寄钱只是减轻我心灵的负罪感,我离好女儿实在相差甚远。
母亲住院治疗后,症状减轻。可一出院,病情又会发作。父亲说要把母亲送到省城的大医院。后来,我把母亲接到惠州,当然,父亲是必须同行的,否则,我们一个个都奔于生计,谁来照顾母亲呢?
那天,父亲怕我没钱,把他所有的积蓄都给了我,要我带母亲去医院。
我带着母亲,来到了惠州第一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科。医生很细心地看了母亲从县医院带来的病历及各种体检结果,又耐心地听母亲诉说着身体上的各种不适。我原以为又得住院,不曾想,医生听母亲诉说完后,轻轻地拍了拍母亲的肩膀,嘴角上扬,亲切地说:“阿姨,您没事的,我开点药给您,您按时吃药,早起多运动就会好起来的”。我喜出望外,又松了一口气。
我拿了药,带着母亲回了家。把母亲看医生的过程告诉了父亲,并叮嘱父亲多带母亲出去走一走,又叮嘱母亲按时服药,便继续投入工作中。
很快,一段时间过去了,母亲的病果然大有改善。我想:这医生简直就是华佗转世啊!母亲的疑难杂症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他治好了。我连忙买了茶叶去感谢医生,并询问母亲到底是什么病。医生给我看了诊断书及药物说明书,该药是治疗神经官能,抑郁症,神经衰弱,更年期抑郁……啊!我的母亲,患的居然是精神类疾病。我们作为儿女的却是不曾察觉,又怎么能称得上一个好女儿呢?
是的,母亲年幼丧父,外婆无力独自抚养一群孩子,只能让母亲早嫁。一个女孩儿在失去父亲的同时,还要离开亲人到一个陌生环境生活,真不知母亲当时是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及悲伤的。早嫁给父亲也遭受了各种磨难,最初还夭折了两个孩子。生产我时,也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据说生产我时,母亲大出血,因为当时狂风大作,下着瓢泼大雨,加之当时交通不便,不能前往医院。母亲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生下我时,已是奄奄一息。可苦难还没结束,因我是早产儿,自小体弱多病,常常把父亲的血汗钱送给了医院。母亲是如何地把我拉扯大,个中的辛酸,简直无法想象。
母亲遭受的各种磨难,真是说不完道不尽。她需要有个倾听者,可作为女儿的我,不但没有用心倾听,加以开导,却还限制她向他人诉说,这样母亲又怎么能不生病呢?所幸遇到了好医生,使母亲的病好了起来,否则,我这个做女儿的又该如何面对母亲呢?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qinggan/2688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