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怀念大姨母》内容如下:
深冬时节,中午就吃火烤过的干窝窝头,接着就是解木板。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我的两个弟弟年龄还小,合起来顶一人和我父亲拉一联大锯。我力气比较大,就和大姨夫共同拉另一联大锯。大姨夫是全村的劳动能手,我经过天桥电站锻炼,受苦敢挣命。我两个配合,从早上开始拉大锯一直到晚上,谁也不叫苦。解开木板我们就丈量,每天都是破了我村单日解木板的记录。一个星期后,把木板全部解开,顺利地完成任务。就凭亲情,大姨夫没挣我家一分钱。这么重的苦力,要是外人,大工钱雇人家未必给干。活是大姨夫干的,背后肯定是大姨姨的鼎力支持。
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大姨姨在王家墩集上卖凉粉。做凉粉这道工序太复杂。我家在春夏秋三季母亲改善生活就给我们摊凉粉吃。要把小米或者黄米浸泡后,石碾上加工成细面。弄一锅开水,把豆面、荞麦面、米面搅和在一起,参水糊糊倒入开水中,还要另一只手不断在锅中搅拌,撒上蒿籽。等熬熟了,再用菜刀摊在几个棒拍子上。摊得越薄越好。晾凉以后再摊一层,如此反复。高手摊出来的凉粉薄如一张纸,几乎就是透明的塑料纸。从棒拍子上剥起来后,卷起来切成条,用筷子夹入碗里,还需要抖动几下,让原来的凉粉条条,松散后成为薄薄的凉粉带子。每一道工序都是考验厨艺和智慧。特别是调汤,酸甜辣香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一家人吃一顿凉粉都把女主人忙得焦头烂额。大姨姨卖凉粉要满足那么多的食客,那个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上了年纪的她一干就是20年。奥家洼村到王家墩乡足够十里路,我走过,下一道深沟,翻一座高山。王家墩一月三次赶集,为了满足顾客,他和大姨夫每一集都没有拉下。她半夜就起来筹备,家里做好凉粉,或背或挑准时到达集市。大姨姨的吃苦耐劳,社会上真的是少之又少。他用行动教育了家人,把卖凉粉所挣的钱培养了孙子, 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
大姨姨家的住宅有三迁,我儿童时住的是老式土窑洞,是祖传的。门面只是用不规则片石干垒起来,小窗口。我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家到了新居。虽然还是半土窑洞,格局结构明显上了档次。大姨夫和大姨姨农闲时用尖镢头掏红胶泥,用轱辘手推车往外运土。三孔窑洞都很宽敞。院子很大,还掏出粮窑羊圈,安了大门。正面三孔主窑洞一线挂上整齐的石头门面,农村叫接口石窑。按上半圆大门窗的那部分是石窑,后多半部分是土窑。砌门面用的长方石是从很远的深沟用牛车拉上来的。打石头要动用专门的工匠,拉石头肯定是自己 ,接窑口还要细石匠才能干了这个活。大姨家这三孔窑洞用的是长方体石头接口子。匠人对每块石头要进行修理,要用锤錾洗出黄香细道,一寸石头面子要凿出三道直线一般的细道,这个很高的工艺就需要主家多付出工钱。实话实说,一户农村人家一辈子能修一次住处,那就很了不起了。外人会毫不吝惜赞美主人:很成事。有漂亮的房屋住是主人的体面。
没想到,仅仅过了几年,大姨姨大姨夫又搬家了。这回修建是在他们修成没有多长时间的接口土窑洞上方的山梁上,一线建成5孔大石窑洞。此时孙子都大了。掏钱修建估计不成问题。但从石沟往山梁上拉五孔石窑的石头,一般人谁能吃下这个苦头?即使有明子哥参与,凭大姨夫大姨姨的要强性格,他两个肯定不会袖手旁观。新石窑有围墙、院子。大门外空地栽植苹果树梨树枣树,还可以种蔬菜。一眼望去,视野开阔。真是农村的上好宅院。我可是服了。
大姨姨对整个娘家家族都有很大影响,他一生的勤劳能干给娘家婆家人树立了榜样,两大家族枝繁叶茂。现在来看,还没有出现败家子。后辈们一旦有婚丧嫁娶都积极参与,大姨母这面旗帜虽然倒了,但她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宝贵精神却被流传下来,而且有所发扬光大。
由于大姨夫大姨姨的言传身教,儿孙都很优秀,大孙子辗转府谷城乡当校长。他们一大家都过得不错。大姨姨,您的在天之灵就安息吧!2024年正月初六是您隆重安葬之日,外甥不能去灵前焚香祭拜,谨以此文怀念我敬爱的大姨母。大姨夫今年92岁了,祝您安度余生,好人长寿有好报。明子哥,请你节哀,父母双双高龄,是你的福报。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qinggan/2687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