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用生命写就的告白》内容如下:
1、
1951年,长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了93天的朱彦夫醒了过来。
神志恢复后,绝望涌上心头——他成了一个“肉轱辘”:无手无脚,断腿残臂,左眼失明,体内还有7块弹片无法取出。
这年,朱彦夫只有18岁。
他努力回忆昏迷前的一幕幕。那天,在长津湖的战场上,美军的炮弹劈头盖脸地飞进阵地,战友们一个个都牺牲了,指导员也不幸中弹。在奄奄一息之际,指导员对他说:“你若活下来,要把战士们的壮举照实记录成文,传给后人。”
黄昏时,整个阵地只剩下他一个人。后来,一枚手榴弹落在身边,他的身体飞起来又落下去,当一块肉乎乎的东西滑到嘴边时,饥饿难耐的他本能地把它吞了下去,那是他的左眼球。
“死也不能做俘虏”,于是,他翻身滚下山沟。清醒后,意识到自己成了废人,朱彦夫万念俱灰,偷偷攒安眠药,后来被照顾他的护士发现了;他想用半截双臂撑着爬上桌子跳窗,睡梦中的病友被惊醒,一把扯住了他的衣领。
医院的马政委火冒三丈:“为了抢救你,你知道给你输了多少血吗?你可是举起拳头宣过誓的人!”
朱彦夫举起残臂,那上面,没有拳头。马政委一把抱住他,两个人泪流满面。
朱彦夫开始学着自立,通过上百次的练习,他能够自己吃饭了;经过上千遍的训练,他学会了安装义肢,两个月后,他站了起来。
“虽然成了‘肉轱辘’,但我依然是一名战士!即使不能为国效力了,我也绝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1955年,朱彦夫决定放弃特护待遇,回家。
他的家乡在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那是一个十分贫困的村子。那一天,当他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时,母亲的惊愕可想而知。离家参军时,他是14岁的挺拔少年;再回来时,他却手脚全无,母亲心痛欲绝。
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朱彦夫独自住在一间小破屋里,自己苦练生存技能。因为条件艰苦,他的伤口复发了。他熬着、忍着,直到一场大雨后,民政局局长武宪德跨进他的家门。
就这样,他被紧急送往医院。没想到,因祸得福,善良女子陈希永走进了他的生命。
2、
那年,陈希永21岁,个子高挑,青春正好。她是山东省日照市人,姑姑生了孩子,请她来照料。她的姑父,正是武宪德。
从姑父那儿,陈希永知道了朱彦夫的故事:童年时,父亲被日本人杀害,他从小跟着母亲四处乞讨;14岁参加华东野战军,因为作战勇猛,16岁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走上抗美援朝战场。
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让陈希永听得泪水涟涟。从此,她心里有了莫名的牵挂。
朱彦夫出院回家后,陈希永跟着姑父去看望他。他的自强自立,作为军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深深打动了她。
贫穷的山村,低矮的石头房,没有吓倒在海边长大的陈希永。只要有空,她就来看望他。随着了解的加深,两个人也谈得越来越投机。不顾父母反对,她和他结婚了。
多年后,儿女们曾问陈希永:“你选择父亲,是出于崇拜,还是出于同情?”
她说:“都不是。我看了他一眼,就再也放不下他了。”
婚后,陈希永成了朱彦夫的手和脚,为他洗衣、做饭甚至背着他上厕所。
妻子善良贤惠,朱彦夫做梦都没有想到,幸福会如此眷顾自己。
自家的生活有了奔头,可是家乡的贫苦深深刺痛了他,他不能袖手旁观。靠着自学的文化知识,他在村里开图书馆、办夜校,为村民扫盲。
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在乡亲们的推选下,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在这一年,他们有了可爱的女儿。
有了陈希永做后盾,朱彦夫意气风发,决心改造家乡。他拖着17斤重的义肢走遍沟沟岭岭,义肢掉下来,他干脆就把义肢挂在脖子上,还发明了4种走法: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
每次,陈希永都想跟着他,可他坚决不让。等他到家时,医药箱早已准备好,他的断腿处血肉模糊,她心疼得直掉泪。
朱彦夫一心扑在乡亲们身上,为了带领大家致富,把抚恤金全都搭了进去。陈希永没有一句怨言,他为群众致富铺路,她不能拖他的后腿。
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仅有的一点儿粮食,陈希永留给婆婆、丈夫和孩子,而自己总是偷偷躲起来吃树叶。她的身体一天天浮肿,朱彦夫发现了。再吃饭时,他只吃了几口就说饱了,剩下的半碗,他推到她面前。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qinggan/1617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