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义无反顾18》内容如下:
献血、环保、助学、关爱孤寡老人……热心的陈芳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完全奉献给了志愿服务,她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
如今,陈芳不仅是社区群众口中亲切的“小陈”,也是贫困家庭孩子心中敬爱的“陈妈妈”。谈起这些,陈芳淡然一笑:“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好多辛苦,志愿服务让我乐在其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她呼吁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行列中,让更多绝症患者重获新生。
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郑明华是福建省红十字现场急救培训中心外联部主任,也是位资深的现场急救培训老师,2009年至今,他已经进行了300场现场急救培训。学化工的郑明华早些年是南平纸厂的技术工,人生轨迹发生这么大转变,回想起来他自己也唏嘘不已,一切要从2006年的冬天说起。
在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前,郑明华对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和移植的认识和多数人一样,停留在“钻骨抽髓”的阶段。但好心的他依然认为“痛一下能救一命很值”。经过多方打听,他于2004年在南平市中心血站进行了入库登记,留下两小管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
时隔两年,郑明华接到通知,得知自己与一位19岁的北京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但不巧的是,2005年10月起他就休假在家接受系统的腰部治疗,已经安排了手术。家人担心捐献对他健康不利,母亲起初坚决反对。坚定的郑明华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家人的思想工作,他的决心和爱心终于感动了家人。接着,他毅然中断治疗,在福建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飞赴北京捐献。
通过捐献,郑明华对红十字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他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那里、从互联网上了解了更多跟红十字事业有关的事后,加入这项伟大事业的念头在他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郑明华了解到,配型成功却未实施移植的原因之一是捐献志愿者中途反悔。他希望拉起一支团队,给即将捐献的志愿者一个交流的空间,帮助他们排除疑虑从而顺利捐献。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南平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协会成立了。
郑明华到福州工作,环境变了,但他的公益之心依旧,工作之余不忘向身边人宣传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2008年,福建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郑明华义不容辞地担任了队长,到社区、大学做造血干细胞讲座,给初配成功的志愿者进行动员工作。省红十字现场急救培训中心成立,已有急救功底的他积极参加首期急救师资培训班,慢慢转型成为专职现场急救讲师。
“或许是心宽体胖,腰部手术一直没做,这几年学了急救知识,更注意保养,所以腰也没有过去那么严重了,身体状况还不错,这是志愿服务带给我的福报吧!”郑明华笑着说。
作为一名专业救护培训老师,郑明华已培训数万人。一样内容的讲座,一年要办一两百场,年过五旬的他丝毫没有厌倦,已经坚持了11年,因为他上的是“救命课”。他是这么看待救护培训的:“讲座的内容虽然差不多,但听的人不同,多一个人懂得急救知识,就有可能多挽救一个生命。”
救在身边 爱心相髓
福建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始于2003年,2004年4月9日实现首例捐献,2006年5月正式成立福建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截至2021年6月,已实现入库8.68万人份,为境内外患者提供配型检索初筛3.06万人次。其中,向境外输送8例,向德国和泰国输送的造血干细胞更是我国首次向两国提供造血干细胞。福建省红十字会在捐献服务过程中坚持“以供者为本,为患者服务”的双向服务理念,打造“救在身边——爱心相髓”品牌,完成在库人员回访86797人,占库容比100%;同意人数46898,同意率为54.03%,为群众健康造福。
“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需要时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第258例朱光胜捐献时如是说。
是这样的,在无数动人事迹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普通人和他平凡的生活。最打动人心的恰恰就是那句: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该做的事。在波澜不惊的生活轨迹中,他人有难,他们挺身而出,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救死扶伤、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在这些伟大的普通人身上绽放。无私奉献的捐献者仿佛波涛上的珍珠,而我们红十字人有幸将“八闽髓缘”汇聚一堂,将博爱的光芒播洒,盼望能为挽救更多生命、传递社会正能量贡献绵薄之力。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qinggan/1551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