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民间故事 >名士和狐仙

民间故事《名士和狐仙》

栏目:民间故事|日期:2022-01-09|来源:民间故事选刊|作者:汪曾祺|阅读:手机阅读

民间故事《名士和狐仙》内容如下:

杨渔隐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地名大淖大巷。

杨渔隐所做的一件极大的怪事,是他和女用人小莲子结了婚。

这地方把年轻的女用人都叫作“小莲子”。小莲子原来是伺候杨渔隐夫人的病的,杨渔隐的夫人很喜欢她,一见面就觉得很投缘。杨渔隐的夫人得的是肺痨,小莲子伺候她很周到,给她煎药、熬燕窝、煮粥。杨夫人没有胃口,每天只能喝一点儿晚米稀粥,就一碟京冬菜。她在床上躺了三年,一天不如一天。她知道没有多少日子了,就叫小莲子坐在床前的杌凳上,跟小莲子说:“我不行了。我死后,你要好好照顾老爷,这样我就走得放心了,我在地下会感激你的。”小莲子含泪点头。

杨夫人安葬之后,小莲子果然对杨渔隐伺候得很周到。每到换季,单夹皮棉,全都准备好了。冬天床上铺了厚厚的稻草,夏天换了凉席。杨渔隐爱吃鱼,小莲子很会做鱼。鳊、白、鯚,清蒸、氽汤,不老不嫩,火候恰到好处。

日常无事,杨渔隐就教小莲子写字,写《洛神赋》,教她读唐诗,还教她作诗。小莲子非常聪明,一学就会。杨渔隐把小莲子的诗文习作拿给他作诗的朋友看,他们都大为惊异,连说:“诗很像那么回事,小楷也很娟秀,真是有夙慧!夙慧!”

杨渔隐经过长期考虑,跟小莲子提出,要娶她。“你跟我这么久,我已经离不开你,外人也难免有些闲话。我比你大不少岁,有点儿委屈你了。你考虑考虑。”小莲子想起杨夫人临终的嘱咐,就低了头说:“我愿意。”

把房屋裱糊了一下,请诗友写了几首催妆诗(注:成婚前夕,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此诗叫催妆诗,起源于唐代),贴在门后,就算办了事。杨渔隐请诗友们不要把诗写得太“艳”,说:“我这不是扶正,更不是纳宠,是明媒正娶地续弦,小莲子的品格很高,不可亵玩!”

杨渔隐娶了小莲子后,时常拉着小莲子的手,到文游台凭栏远眺。文游台是古迹,苏东坡、秦少游诗酒流连的地方,西望可见运河的白帆从柳树梢头缓缓移过。或遇到天气晴和,就到西湖泛舟。有人说:“这哪里是杨渔隐,这是《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

后来,杨渔隐忽然得了急病。一根筷子掉到地上,他低头去捡,一头栽下去就没有起来。

小莲子痛不欲生,但是方寸不乱。她把杨渔隐的过继侄子请来,商量了大爷的后事。根据杨渔隐生前的遗愿,桐棺薄殓,送入杨氏祖茔安葬,不在家里停灵。

送走了大爷,小莲子觉得心里空得很。她整天坐在杨渔隐的书房里,整理大爷的遗物:藏书法帖、古玩字画,蕉叶白端砚、田黄鸡血图章,特别是杨渔隐的诗稿,全都装订得整整齐齐,一首不缺。

小莲子不见了!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走的。厨子老王等了她几天,也不见她回来。老王禀告了杨渔隐的过继侄儿,杨家来人到处看了看,什么东西都井井有条,一样不缺。书桌上留下一把泥金折扇,扇上的字是小莲子手写的。“奇怪!”杨家的本家叔侄把几扇房门用封条封了,就带着满腹狐疑各自回家。厨子老王把泥金折扇偷偷掖了起来,倒了一杯酒,反复看这把扇子,也说:“奇怪!”

老王常在晚上到保全堂药铺找人聊天。杨家出了这样的事,他一到保全堂,大家就围上他问长问短。老王把他所知道的一五一十都说了,还把那把折扇拿出来给大家看。

座客当中有一个叫张汉轩的人,此人走南闯北,无所不知,是个万事通。他把小莲子写了诗的泥金折扇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一边摇头晃脑,一边说:“好诗!好字!”大家问他:“张老,你对杨家的事是怎么看的?”张汉轩慢条斯理地说:“她不是人。”“不是人?”“小莲子不是人。小莲子学作诗,学写字,时间都不长,怎么能到得如此境界?诗有点儿女郎诗的味道,她读过不少秦少游的诗,本也不足怪。字,是玉版十三行,我们县能写这种字体的小楷的,没人!”

“她不是人,那,是什么?”

“是狐仙——谁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又向何处去了。飘然而来,飘然而去,不是狐仙是什么?”

“狐仙?”大家对张汉轩的高见将信将疑。

小莲子写在扇子上的诗是这样的:

三十六湖蒲荇香,

侬家旧住在横塘。

移舟已过琵琶闸,

万点明灯影乱长。

这需做一点儿解释:高邮西边原有三十六口小湖,后来汇在一处,遂成巨浸,是为高邮湖。琵琶闸在南门外,是一个码头。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939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民间故事标签:乡野异闻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