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民间故事 >小河南记事

民间故事《小河南记事》

栏目:民间故事|日期:2021-12-29|来源:民间文学|作者:丁秀红|阅读:手机阅读

民间故事《小河南记事》内容如下:

早先,在诸城西南方枳镇潍河北岸,有个上清观,此观坐北朝南,占地二十多亩,能容纳几百人。乾隆年间,偌大的道观,仅有几个道士支撑着。当家住持姓林,八十多岁了,银须飘飘,精神矍铄,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人们都称他为林道爷。

上清观周围的几十亩地是道观产业,林道爷领着徒儿留下几亩自种自收,其余租给周围农户,收点租子用于道观修缮。林道爷在观里的西厢三间小屋开了一个“来鹤轩”学馆。附近村里的小孩儿谁愿意来念书,老道爷就教他们念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学费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家长看着尽心给点粮食就行。家境富裕点儿的几斗不嫌多,手头拮据的一升不嫌少。实在是家中穷得揭不开锅,孩子又喜欢读书,不但免费,晌午头儿还管一顿饭。老道爷认真教,孩子们认真学,有些成了童生,还有的考中了举人。

林道爷还懂得医术,悬壶济世,有求必应,救人无数。大家都把林道爷和他的弟子们看成是自个儿的家里人,有什么好吃的好用的都分给他们。

这年春上,一天吃过早饭,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到上清观跟道爷师傅学习,没过多久,就惊慌失措地跑回了家。他们说道观里没看到道爷和他的徒弟,有两个把门的光头和尚不让孩子们进门。家长不信,便到道观去看个究竟。这一看不要紧,可就发现了大问题。就见观门大开,从里到外张灯结彩。一队身穿袈裟、手敲法器的和尚从院里走了出来。他们摘下了“上清观”的招牌,换成了“上清寺”的大匾。

这不伦不类的门头,让明白人觉得蹊跷。“上清”属道家的名讳专用,而“寺”是佛家专属。这几十个身披袈裟的光头和尚怎么会连最起码的当家规矩都搞不清?大家感觉太蹊跷了,就想到里面看个究竟,却被把门的和尚以里面正在举行隆重法事为由给拦住了。人们说要来请教林道爷,和尚没好气地说:“老道把道观转让给我们了,这里已经没什么林道爷了。赶紧走开!”

林道爷和他的徒弟们到哪里去了?道观岂能是随便转让的?即便是林道爷另寻出处,也应该事先和学习的孩子们说一声,怎么能招呼都不打就突然不见了呢?况且林道爷在这里修行几十年,道观就是他的家,怎么会舍得离开?

和尚占了道观不久,周围村子夜里就经常莫名其妙地遭贼。无论粮食还是牛驴猪羊、鸡狗鹅鸭等牲畜,无一幸免。更让人恐怖的是晚上同睡一个炕上的大闺女、小媳妇,天明以后也不见了。苦主纷纷到县衙报官,新任县太爷刚刚到任,忙于交接,无暇顾及此事。他自己没露面,只是象征性地派衙役到现场了解一番,便以贼人流窜作案,暂时无法捉拿为由草草收场,成为悬案……

官府不作为,苦主们前思后想,觉得和尚有重大嫌疑,就想到上清寺打探一下。

上清观变成了上清寺,道士换成了和尚,供奉的神君却没变,但是香火寥寥无几。和尚既不化缘,也不耕种,每天日上三竿时分,就在门前空地上舞刀耍棍,伸胳膊踢腿,擒拿格斗,一个个看似武功高强,让人望而生畏。寺庙只有正前厅开放,偶尔有人前来上香,有和尚在旁边盯着,祭拜完毕立刻离开,不准随便走动。俗话说:怕人无好事,好事不怕人。和尚如此作为,就更引起人们的怀疑。

有一天,从西南方向来了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少年叫花子。他一手端着一只缺边少沿的破碗,一手拿着打狗棍,来到了上清寺门口儿。守门和尚二话不说,就上前驱赶:“叫花子,这里不打发要饭的。别弄脏了佛门圣地,赶紧滚远点!”

叫花子一口河南腔儿,看起来也就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可怜兮兮地说:“俺家在中原,黄河发水淹了村子,一家人只有俺逃出来了。因为走投无路,只好出来逃荒。如今饥肠辘辘,实在是流浪够了,就想找个落脚的地方。只要能挡风避雨,有地方睡觉,有口吃的就行,不要工钱。俺不怕吃苦,啥活儿都能干,恳求师傅慈悲为怀,替俺问问当家的,能不能留下俺……”

把门的和尚听了小叫花子的话,仔细地看了他几眼,觉得这小叫花子还不烦人,便说:“你等着。”就转身离开了。一会儿,他出来喊小叫花子进去。小叫花子进到里面,被领进一个房间里。里面有一张八仙桌,围着桌子坐着三个和尚。为首的和尚五大三粗,一脸横肉,身披大红袈裟,手持佛珠。见小叫花子进来,大喝一声:“你是什么人?竟敢冒充叫花子!说,来这里干什么?”

小叫花子被这一吼,吓得六神无主,急忙咕咚跪下,连喊:“佛爷饶命!佛爷饶命!”然后战战兢兢地把在门外说的话又说了一遍,一边说,一边流下泪来。三个和尚相互对视了一眼,为首的和尚哈哈大笑,说:“起来吧。我佛慈悲,看你可怜,就暂时留下你,在寺里干点儿杂活。”然后让另一个和尚把他领到一个杂物间,让他在这里住下。没有床铺,就地铺上一层厚厚的麦秸,算是有了栖身之所。和尚告诉小叫花子,除了干活,不许随便走动,一日三餐,有人送过来。晚上拉撒有罐子,在房间里处理,如果嫌拘束,就趁早走人。

小叫花子喜出望外,连声说非常满意。小叫花子就这样成了上清寺的小打杂,因为他一口河南腔,和尚们便称呼他“小河南”。

小河南年纪虽小,却还真是一把干活的好手。每天天不亮就起身打扫院落,担水劈柴。和尚们把本该他们做的杂事都交由小河南。很快,寺院里的一切环境,小河南都熟悉了,干起活来就方便多了。只要他发现哪个地方需要整理,不用和尚吩咐,他就会见缝插针地去做好。只有和尚想不到的,没有小河南做不到的。

寺院西南角有一个小阳沟。小河南对和尚说转眼就到了汛期,阳沟小了排水不顺,还是趁早把它挖大些好。和尚见他办事这么细心老道,更加喜欢,就说:“你看着办吧。”小河南得到允许,便用铁锨将阳沟挖到能钻出一人之阔。然后找块木板堵上,不上眼外人根本看不到。

小河南只知道闷头干活,除了见人咧嘴笑笑,从不多言多语。和尚们夸他是个有心人,对他的态度自然好了许多。

转眼三四个月过去了。小河南每天从早干到晚,累得像个陀螺,但在这里有吃有住,看起来倒是心满意足。和尚们给小河南送来的饭菜也逐渐有所改善,那些剩饭剩菜里,有了肉渣,有时还有肉块。这就奇怪了,和尚应该吃素,怎么会吃肉呢?平日里也没见他们采购肉类,这些肉是哪里来的?小河南便处处留心起来。

寺院西北角有个偏院,说是住持和各执事议事重地,闲杂人员不准靠近半步。小河南好奇心重,越是不让靠近,越是想知道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是个什么样子。可是,院门紧锁,围墙太高,怎么才能知道里面的底细?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借打扫卫生,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将一块砖缝用树枝抠开一个豆粒大小的空隙,觑着一只眼往里看,里面的情景尽收眼底。

那个院子非常宽敞,占地至少有半亩多。靠西墙建了一排房子,只有南边头上一间是开着的,其余的都上着锁。院子的空地凹凸不平,有两个和尚正在用铁锨挖坑。他们挖坑干什么?这样出力的粗活,应该找小河南才对,怎么会亲自动手?一会儿,新的情况出现了。两个和尚抬了一大包东西从房子里出来,向挖坑的两个和尚走来,然后把包里的东西往新挖的坑里扔。小河南看清了,是牲畜的毛皮和骨头。天呐,这些东西是怎么弄进来的?难道是晚上?

以往和尚把饭送来,等小河南吃完顺便把碗筷带走。说也奇怪,每当吃过晚饭,小河南就瞌睡得不行,一觉睡下,直到天明才慢慢醒来。他还以为是白天太过劳累呢,现在看来,一定另有原因。

这天晚上和尚又送饭来,小河南正在门外对着便罐呕吐。看那架势,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他呕吐一阵,就抱着肚子回到房间,对和尚说:“恶心,肚子……肚子疼,饭一时吃……吃不下。你先把饭放一边,过后我好点儿再吃。”说着一头扎到铺上,直喊难受。和尚见小河南病得不轻,看他吐的东西也觉得恶心,就把饭放下,说:“饭一定要趁早吃,过会儿我再来收拾。”说完就匆匆离开。

和尚一离开,小河南的病立刻好了。刚才的呕吐,是他故意用手抠的嗓子。他赶紧把饭菜抓烂倒在便罐里,又找了块小棍棒搅了搅。和尚没发现便罢,若是发现了问起来,就说吃了马上又吐出来了。过了些时候,和尚果然又来了,看到饭碗空了,小河南也躺在铺上睡着了,笑了笑没吭声,便放心地走了。

小河南没吃饭菜,果然不再犯困。他大睁着双眼瞅着屋顶,集中精力听着外面的动静。没过多久,一阵杂乱轻快的脚步声传了过来。小河南爬起来,从门缝里看到和尚们个个身穿夜行衣,匆匆忙忙出了寺门……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852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1 2下页
阅读相关民间故事标签:民间传奇故事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