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浣纱记风波》内容如下:
1、
明朝嘉靖年间的昆山巴城,是一个戏曲之城。魏良辅根据昆山腔创出水磨调后,弟子梁辰鱼利用这个曲调编排出了一出戏《浣纱记》,大受欢迎。这是昆曲史上第一部剧,当时大文人王世贞有诗赞叹:“吴闾白面冶游儿,争唱梁郎雪艳词。”
这一天,巴城的阳澄湖畔鼓乐齐奏,正在上演《浣纱记》。戏台上的“范蠡”正唱到好处,台下一片喝彩,忽然,四名衙役扑上台来,用铁链锁了“范蠡”,厉声道:“你就是那个梁辰鱼吧?跟我们去昆山县衙!”
梁辰鱼家有资财,但他打小就喜欢唱曲,自从拜了“曲圣”魏良辅为师,更是痴迷。为此,他耗尽家财,才成立了这个戏班子,自己也粉墨登场,出演自己最喜欢的范蠡。他就不明白了,自己好好唱个戏,怎么就得罪官府了?
梁辰鱼被押到县衙,只见上首坐着个独眼的肥胖公子,县太爷反而陪在下首。这位公子来头可不小,乃是当朝太师严嵩的公子严世蕃。严世蕃见了梁辰鱼就勃然大怒:“好你个梁辰鱼,竟敢写戏讥讽朝政,我要痛打你四十大板,再流放到苦寒之地,看你唱给谁听!”
说到讥讽朝政,梁辰鱼心知肚明,这事儿还真有。《浣纱记》写的是,越国大臣范蠡利用美女西施,使美人计灭了吴国的故事。吴国除了夫差之外,他重点塑造了一忠一奸两名大臣。忠臣是伍子胥,奸臣是伯嚭。写这个伯嚭,他确确实实参照了大奸臣严嵩的一些“事迹”。
不容梁辰鱼分辩,如狼似虎的四名衙役扑上来,就要按倒他打板子。这时,一名武将走入县衙大堂,躬身向严世蕃行礼:“严公子,一个戏子懂什么朝政,能否给戚某一个薄面,免了这板子?”
别看严世蕃趾高气扬,见了这位将军,慌忙下座行礼:“原来是戚将军!可这人太过可恶……也罢,就不打了,明天发配三千里!”
这位戚将军是谁啊?梁辰鱼一看认识,还是旧友,戚继光!梁辰鱼这人年轻时轻财好义,性格豪爽,最愿意做的就是交朋友,就交了戚继光这个朋友。那时候戚继光还是一介布衣,两人相见恨晚,秉烛夜谈,梁辰鱼还教戚继光唱了不少戏呢。如今,戚继光已经是大将军了,他这是从驻地赶来面见严世蕃,送些土特产的。
戚继光见还要把梁辰鱼发配出去,急忙恳求:“梁先生从小没受过什么苦,如果发配出去只怕凶多吉少。我看,不如让他把戏改改,半个月后您和太师一同欣赏,岂不快哉。”
严世蕃此来,是为父亲严嵩打前站的。严家父子早就听说阳澄湖风景如画,大闸蟹更是天下美食,打算来这里休养几天。严世蕃一琢磨,这位戚继光可得罪不起。临来时,严嵩曾经嘱咐过他:江南有四个人千万不能得罪,就是抗倭四大将,因为倭寇越闹越凶,皇上就盯着这事儿呢,如果和抗倭名将起了冲突,也要忍让为先。这四大将,正是戚继光、俞大猷、谭纶、卢镗。
严世蕃琢磨来琢磨去,不得不装出一副假笑,对梁辰鱼说:“既然戚将军说情,那就不流放了。半个月后,阳澄湖边,本人和家父一起来看改过的《浣纱记》。听说你师父魏良辅被称为‘曲圣,那就让他唱伍子胥吧,要是他胆敢不来,哼哼……”
言外之意很明白。梁辰鱼本来是宁折不弯的性子,听了这话就要反驳,一旁的戚继光一把按住他,低声道:“先出去再说。”
2、
戚继光把梁辰鱼带到自己住所。这里没有外人。梁辰鱼首先指责上了戚继光,说他不该给严嵩父子送礼,这是败坏名声。戚继光苦笑一下:“现在不同严家结交,谁也别想当个安稳官,我有了这个将军身份,才能率领戚家军抗倭。难道我解甲归田,听任倭寇残害百姓才是正理?”
这话说得梁辰鱼哑口无言。他知道戚继光说得对,只是直率的性子,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戚继光继续开导他:“辰鱼啊,让改戏就改吧,等严家父子回京,咱再改回来。你只需请出你师父魏良辅,唱上一场就完事了。”
梁辰鱼一听,为难上了:“我和我师父,闹了点别捏,只怕不肯来。”原来,魏良辅本是一名官员,曾经官至山东布政使,由于看不惯官场黑暗才辞官归里的。他创下水磨调,把昆山腔发展为昆曲,是文人间的一种雅艺,清唱为主,不登台的。梁辰鱼倒好,把昆曲搬上台了,这就成了戏曲,那时候戏子可是没地位的。目睹自己亲传弟子如此堕落,魏良辅大骂了一顿梁辰鱼,从此闭门不见。
戚继光想了想,说:“我和魏老先生也认识,就帮你说说情吧。如果到时候严家父子看不到魏老先生,只怕连我也救不了你。”
梁辰鱼本来不想去,可一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受了责骂,不过以前师父对自己就像亲生儿子一样,如果就此和好,也是美事一桩。就这样,两人结伴来到魏良辅门前。
魏良辅一见是梁辰鱼,立刻把门“咣当”一声关了。戚继光悄悄对梁辰鱼说:“你给他跪下吧。我就不信,魏先生会如此绝情!”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656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