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情系三老碑》内容如下:
民国九年(1920年)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嘉善县干窑镇的龙庄讲寺的庙会日,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地涌进了寺庙,拜佛烧香,佛号不绝于耳。其中一个相貌诚朴的中年男人格外不同,他衣着整洁,礼数格外周到恭谨。他在各大殿礼佛完毕,又来到偏殿的一间禅房,禅房里一位老僧看见他后,立即稽首问好,看样子与客人非常熟悉。
这位老僧就是龙庄讲寺明性禅师,已经年过六旬。那位香客,却是一个日本人,名叫三田和一郞,是做中日贸易的客商。前些年,龙庄讲寺偏殿坍塌,需要一笔资金重建,负责筹集资金的就是明性禅师。因为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一时半会儿哪筹得齐,正好来嘉善做生意的三田来寺里礼佛,得知此事后,也捐了一笔钱。从那以后,明性禅师就和三田成了好朋友。三田热衷古董字画,对篆刻金石尤为痴迷,明性禅师也是此中高手,还收藏了一些金石古董,本身又是位于杭州的西泠印社的社员,精通金石之道,于是二人之间的交往就更加密切了。三田和一郞每次来到嘉善,都要特意赶来龙庄讲寺和明性禅师见面叙旧,如此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好久不见的两个老朋友没有过多的寒暄客套,三田一边饮茶,一边打量这间小屋。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吸引他目光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张拓片。拓片上的字迹古拙难认,三田凑近了仔仔细细反复观看,确认这还真是从一件古老的文物上拓下来的。明性禅师见引发了老友的兴趣,也很高兴,于是缓缓说出这张拓片的来历。
大概七十年前,浙江余姚客星山下的严陵坞村一个村民在山里取土时,挖到了一块很平整的石料,竟是块有字的石碑。余姚富绅、“金石癖”周世熊前来辨识,根据其文字记载内容与字体笔法,认定这块石碑非同一般,于是就收藏了起来。几年后,太平军攻到了余姚,周家人连夜出逃,偌大的庭院就此被太平军占领作为指挥部使用,他们就在花园里搭锅垒灶,生火烧饭,满园名花异卉被践踏一空。在垒灶台时找不到合适的石板,一个炊事兵在花园里搜来寻去,一眼发现了这块矗立在花园一角的石碑,不由得满心欢喜,立即着人搬过来垒作灶台。太平军退后,周世熊率家人回到老宅,到处找不到那石碑,极为痛心,家人在拆除灶台时才发现了这块已经被煤烟熏得漆黑的石板,正是主人的宝贝。周世熊大喜过望,见石碑并没有被损坏,于是更加珍惜。
后经专家考证,这块石碑就是传说中的三老碑,立于汉光武帝时代,对于研究我国碑刻制度及发展和墓志的起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研究东汉时期官制与文字、书法沿革的重量级实物。消息传开,轰动了业内人士,各地学者、名家纷纷赶来为三老碑题跋作记,称它为“两浙第一碑”“东汉第一碑”,于是三老碑声名鹊起。明性禅师这张拓片,就是拓自三老碑。
三田听得两眼放光,急问,这三老碑如今落在哪里了?
明性禅师回答道:“两年前,江苏镇江的陈清泉用3000块大洋从周家购到了手里,三老碑被运到了陈清泉在上海的家中。”三田听到这里,连连感叹,又走近前去仔细鉴赏拓片,赞叹不绝。二人谈谈说说,三田在龙庄讲寺待到天黑才尽欢而散。
三天以后,三田再次走进龙庄讲寺,直接来找明性禅师,一见面就兴冲冲地说:“大师,我找到三老碑了!请您帮我过目一下,看看是不是真迹。”
明性禅师大吃一惊,接过三田呈上来的拓片和照片,几乎一眼断定,这正是那块近两千年前的三老碑。三田喋喋不休地讲述找到这块石碑的具体经过,可明性禅师心乱如麻,一句都没听进耳朵里去,他只记住了这个日本商人讲述的核心:陈清泉对石碑要价一万三千大洋,他手头现金不足,正在筹款,交易后,会把石碑运到日本的京都,作为镇宅之宝珍藏。
天色已晚,三田就在寺里安歇。那晚,明性禅师心事重重,怎么也睡不着,他在屋子里不停地转圈:不行,说什么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贝流落到外国去。可是一万三千元,这是一笔巨款啊,谁能拿得出呢?整整一个晚上明性禅师几乎没有合眼。第二天一大早,打扫客房卫生的小沙弥来找明性禅师,一见面就神色惊慌地说道:“师父,那个日本人不地道!”
明性禅师一听不明就里,问清原因后不由得脸色大变。原来这小沙弥在打扫卫生时,把三田的一只皮包碰掉在地板上,他捡起来时,看到里面都是手绘的图纸,纸上画满了杭州、嘉善等地的地形、建筑、地名,还标注了一些奇特的符号。小沙弥偷拿出一张,来找明性禅师。明性禅师接过来一看,很明显这张画的正是干窑镇,上面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他也看不明白。但是明性禅师认定,这个三田虽然热爱古董金石,看上去像是个有品位的文化人,可他长期混迹江南各地,画下了这么精准的地图,却从没和自己提过一个字,看来其中必定有鬼。再说,中日两国刚刚经历了甲午之战,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只怕这道貌岸然的家伙是图谋不轨。这样说来,这三老碑更加不能任由一个居心叵测的外国人弄走!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469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