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清风》内容如下:
一清早,祥福客栈门外就停了一顶轿子。
掌柜宋风瑞推开门,探出头。有两个衙役看见宋风瑞,立时上前拱手作揖,说明来意。宋风瑞心头不由一颤,原是新任县令苏清芷请他到府上一叙。
而宋风瑞双脚踟蹰,却是不愿走向轿前。而衙役竭力相劝,宋风瑞只好坐上了轿子。
说起来,苏清芷原是宋风瑞的故人。二人生于同岁,住同一里弄,同年就学。苏清芷少时家徒四壁,衣食堪忧,而相比之下,宋风瑞家境宽裕,生活富足。苏清芷喜好读书,少时着文便已闻名乡里,而宋风瑞写文章却远逊于苏清芷。
唐朝会昌二年,逢大比之年,二人便欲同去参加应试,而正要启程,苏清芷却萌生退意。宋风瑞问清缘由,才知苏清芷因家境困窘,出不了去州府应试的盘缠。宋风瑞心中为好友生憾,觉得苏清芷写得一笔好文,如不去考取功名,实为屈才了。于是,宋风瑞便慷慨解囊,从家中拿出十两纹银赠与苏清芷作为盘缠,苏清芷接受银两后不胜感激,暗暗发誓日后必将图报。
二人搭伴于秋时同去参试,而结果宋风瑞名落孙山,苏清芷金榜题名。自此,少时一对好友不得已作别,苏清芷留在州府,而落榜后的宋风瑞只好返家经商。在二人离别之际,苏清芷唏嘘不已,他取二人名字中的两个字,在两把扇子上分别写下“清风”二字,一把扇子留给自己,以示念想;一把扇子赠与宋风瑞,以示惜别。
数年后,苏清芷左迁至故里为官。
宋家人知晓苏清芷和宋风瑞的情谊,便奉劝宋风瑞去县衙拜谒苏清芷,或许苏县令会念及少时旧情,提携宋风瑞,而宋风瑞却是摇头无语,只字不提。
而苏清芷却一直不曾忘却宋风瑞当年鼎力相助,走马上任一月之后,即便公务缠身,也感怀旧情,嘱咐衙役邀宋风瑞来府上相聚。
宋风瑞不愿前往,自有原因——原是苏清芷至县城后,民声载道。宋风瑞已有耳闻,苏清芷上任后加重赋税,横征暴敛;判案混淆视听,暗中受贿;搜刮民膏,巧取豪夺。街头巷尾早有编出的歌谣传出: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宋风瑞不想一介书生苏清芷竟成一个贪官!不由发出哀叹:早知有此日,悔不该当初资助于他啊,哪料到当初解囊资助,竟为这世上多育出个蛀虫!
轿子于苏清芷府上停驻,宋风瑞极不情愿地走下轿子,随衙役踱至苏清芷住处,他一眼瞥见苏清芷在堂上坐着,他依旧是旧时模样,而宋风瑞却感觉形同路人。
而苏清芷见到宋风瑞,满面含笑,兴奋不已,他起身快步来到宋风瑞跟前,双手紧紧拉住宋风瑞,一面嗟叹流逝时光,一面感怀旧日情怀。说着说着,苏清芷吩咐手下捧上一盒东西,苏清芷褪去蒙在上面的绸子,一股强光直逼宋风瑞的眼。
原来是一锭一锭的银子。
苏清芷感慨地说,若不是当初相助,何曾有清芷今日啊!这些银两聊表寸心,感念当年,一心图报!
宋风瑞转头,心里作呕:当初对你之恩情,却化成今日多少百姓之怨气!罪当于我啊!
宋风瑞缓缓地转过身,慢慢地挪到银子前,思忖片刻,忽然伸出手,从一堆银子中随意拿出一锭,轻轻地在苏清芷面前晃了晃,慨叹道,我只拿这一锭,这是我当年资助你的那十两纹银,权当是归还于我了!
宋风瑞脚底如没跟一样,拐过街角,忽然见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坐在泥水中行乞,他似有所思,便顺手将手里刚从县衙拿到的十两纹银递过去,乞丐接过银子后磕头不起。
将手里的银子施舍出去,宋风瑞也如同泄出了一口气。而当他走出街角,眼前又宛如伸出来了无数双手,在他眼前拼命地挥舞着向他乞讨,口里不断念叨:还我钱来!他不由得倒吸了数口凉气!
宋风瑞踉踉跄跄地返回家中,竟卧床不起。
数月之后,宋风瑞痊愈之际,恰是苏清芷入狱之时——唐朝会昌六年,苏清芷因搜刮民脂民膏,经查办,被摘了乌纱帽,铃铛入狱。
数年之后,逢天下大赦,一派太和景象。
宋风瑞于街中漫步,忽然遇到一个乞讨之人于闹市中行乞,其人散发遮面,衣裳破烂,宋风瑞看过肩头一抖,他先是不理,准备径自离开,忽又驻足转身,从袖中掏出十两纹银递与乞丐,其人将头伏地,长跪不起,宋风瑞背影远去后,其人泪眼婆娑。
同行的宋风瑞的娘子满是好奇地问,一个乞丐,你竟施舍那么多银两!宋风瑞听后连叹三声,低头无语。
宋风瑞住的里弄里新近搬来一户,是一个私塾先生。
数日之后,先生教学儒雅之风便传遍四周。
其人德才兼教,诲人不倦。
一日,宋风瑞让娘子带着小儿去私塾求学,于私塾里,娘子一眼望见私塾先生,其人儒风道骨,温文尔雅,却似曾相识!
其人手执一把扇子。
扇面书有“清风”二字。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2794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