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望月鳝(传闻轶事)》内容如下:
望着那条死狗,马县令却产生了疑问:刘鸣风所食的望月鳝,系其堂兄刘鸣啸所送,而刘鸣啸是开中药铺的,他能不知道望月鳝奇毒无比?如果是他有意为之,则害死刘鸣风的元凶就是他!
但他为什么要害死刘鸣风呢?
马县令百思不解。突然,一道灵光在他脑海浮起:谋夺家产!
想那刘鸣风家财万贯,既无兄弟,也无子嗣,且母亲张氏年老体衰,如果刘鸣风夫妇死于非命,刘鸣啸作为唯一的堂兄,假以过继,不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张氏遗产吗?
想到这里,马县令不禁暗暗感叹:好一个连环杀人的毒计!此计之毒,堪比望月鳝!
经过一番谋划,马县令使出了请君入瓮之计。
这天,张氏正在家中与刘鸣啸闲坐,忽然,一个衙役抱着一个木匣进来,对张氏说:“你儿媳李传珠在狱中得瘟疫而死,尸体已经火化。这是她的骨灰,县太爷命我送来。”
衙役在说话时,特地留意了一下刘鸣啸,发现他当时面露喜色,但转瞬间便又恢复了正常。
衙役走后,张氏看着桌上的木匣更加伤心,悲戚地说:“现在就剩下我一个孤老婆子了,我好命苦哟!”说完不禁悲从中来,大放悲声。
刘鸣啸忙说:“婶娘,你不要难过,不是还有我吗?如果你老人家不嫌弃,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亲儿子,我一定好好孝敬你,百年之后我为你摔瓦盆披麻戴孝。”
张氏一听,破涕为笑,她让刘鸣啸立马请来刘氏族长,表示愿将刘鸣啸过继为子,并当场立下字据。
得知这一消息,马县令暗自好笑:刘鸣啸这条狡猾的黄鳝,终于上钩了!
于是,他又使出了一招连环妙计。
刘鸣啸得到了张氏的全部家产,高兴得差点发疯,每天晚上都喝得酩酊大醉。
这天夜里约三更时分,刘鸣啸从酒醉中醒来,朦朦胧胧地看见案上的烛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一会儿由红变黄,一会儿又由黄变绿,到后来慢慢地结出一个灯花,并且越结越大。
刘鸣啸正感到诧异,只听“啪”的一声,灯花炸开,灯芯里冒出一股白烟,整个房内雾气腾腾,昏昏暗暗,刘鸣啸顿时毛发倒竖,脊梁沟子直冒凉气。
突然,房门不打自开,只见两个黄发紫脸面目狰狞的恶鬼,押着一个长发披肩的女鬼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判官,判官手拿朱笔,怀抱生死簿。见此情景,刘鸣啸吓得抖如筛糠,缩在墙角落里不敢抬头。
那女鬼走近刘鸣啸,伸出两只长爪,口里连连叫道:“刘鸣啸,还我命来!”
刘鸣啸吓得三魂去了两魂,结结巴巴地说:“你是……”
女鬼狰狞地说:“我是被你害死的李传珠,快快还我命来!”
闻听此言,刘鸣啸更是害怕,可嘴里却哆哆嗦嗦地说:“我……我何曾害你……”
这时,只听判官一声怒斥:“呔!大胆!竟敢欺瞒上天!看,这是什么?”
说着,一条又肥又大的黄鳝出现在刘鸣啸的眼前。
刘鸣啸一看,这不正是自己当初送给刘鸣风的那条黄鳝吗?
正要说话,那判官又一字一顿地说:“这就是你送给刘鸣风的望月鳝!”
刘鸣啸一听“望月鳝”三个字,顿时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判官连连磕头:“判官饶命!判官饶命!我招,我招!”
原来,刘鸣啸对刘鸣风的家产觊觎已久。
当年他叔父去世时,堂弟刘鸣风尚在幼年,他怕遭族人唾骂,没敢轻举妄动,但谋夺刘鸣风家产的贼心一直未死。
有一天,刘鸣啸偶然翻看一本民间医书,书中一段记载引起他的注意。书中说江南乡下,有一种怪鳝,蛰伏于田间,每至中秋月圆,便抬头望月,直至月落,因此得名“望月鳝”。此鳝虽少,万中有一,但却奇毒无比。
看到此处,刘鸣啸掩卷思之良久,茅塞顿开,立时有了主意。
经过三四年的寻找,他终于买到了一条望月鳝,于是便寻机送给了刘鸣风。他本想把刘鸣风和李传珠一起毒死,没料到事出意外,李传珠偏偏没吃那盘鳝鱼,侥幸逃过一劫。刘鸣啸随机应变,转而诬告李传珠,害得她丧命狱中。后来他又巧舌如簧,骗得婶娘张氏的信任,终于谋取了刘鸣风的全部家产。
刘鸣啸刚在供状上画了押,房中突然又滚出一团烟雾,烟雾散尽,灯光复明,判官和女鬼踪影全无。
刘鸣啸正感诧异,突然看见马县令在一班衙役的簇拥下走进房来,紧跟着,李传珠怀抱一个婴儿,搀扶着张氏也走了进来。
刘鸣啸大惊失色,这才明白自己掉进了马县令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了。他懊恼不已,但后悔已经迟了,只得乖乖地认罪伏法,被锁链加身,打进死囚牢里。
直到此时,张氏方才如梦初醒,忙拉着怀抱婴儿的儿媳李传珠,跪下给马县令磕头,恳请他为刘鸣风的遗腹子取个名字。
马县令捻须一笑,为婴儿取名“刘继业”,然后安抚了她婆媳几句,就带着衙役们回县衙去了。
后来,此案上报朝廷,光武帝刘秀对马县令大加褒奖,御赐金匾一块,匾上御笔亲书“神鉴”二字。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2094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