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一“竖”嫁资》内容如下:
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造诣极高,离不开他的天资与勤奋,自不必说,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以“字”交友,助人为乐的善举。
传说,当时有一个叫隋缘的理发师傅,不仅手艺极好,且为人和蔼,兢兢业业,王羲之就喜欢找他洗发、理发,一坚持就是十多年。王羲之每次来,隋缘都将他的头发胡须打理得溜光水滑,柔顺光亮,花费的工夫是其他顾客的两倍还多。每次理完发,王羲之对着铜镜一看,都觉得自己整个人精神多了,十分满意。
王羲之很是感动,便问隋缘:“老师傅,您对我为何如此照顾?”
隋缘总是回答道:“您是有名的大书法家,能到我这里理发,照顾我的生意,让我这小店蓬荜生辉,我真是三生有幸啊。要是不能帮您理出个书圣的气派,咋对得起您对小店的关照!”
王羲之听得心里暖暖的,临走的时候,就总想多给点铜钱。可是隋缘说什么也不肯多收。他说:“是右军先生给我带来了好运气,哪里还能多收您的钱?”
事实的确如此。就是因为王羲之经常来找隋缘理发,他这理发店才整天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不但是平头百姓找他理发,不少达官贵人也跟着来,为的就是沾沾王羲之的才气、贵气……
这天,王羲之又来隋缘的铺子理发,隋缘还同原来一样认真做活,只是脸上的表情与往日大不相同。往日在顾客面前,隋缘都是满脸笑容;今天则是闷闷不乐,眉目间布满愁云,时不时地发出轻微的叹息。
王羲之诧异地问:“老师傅,今日有什么心事不成?”
隋缘叹口气说:“实不相瞒,小女要出嫁了……”
王羲之笑道:“小女出嫁这是喜事啊,怎么还唉声叹气?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还舍不得?”
隋缘再次叹气说:“儿女婚事,在有钱的人家是喜事,在咱无钱人家就成了愁事。”
说到钱上,王羲之明白了,于是问道:“没钱置办嫁妆,是吗?”
隋缘说:“对啊!咱理发赚的这点儿小钱,还多亏您常来照顾我的生意,才够一家老小维持温饱,哪里有多余的钱置办嫁妆?闺女在家养了十八年,就那么两手空空打发出门,我也于心不忍。再说,没有像样的嫁妆,闺女到了婆家也直不起腰来,怕是要受委屈呢……”
王羲之略一思忖,笑着说:“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儿,这好办。一会儿理完发,您找来纸笔,我给您写点儿什么,随便拿去卖了,嫁资就有了。”
隋缘大吃一惊,感激得泪都流下来了,一迭声地道谢,为王羲之理发更加认真了。
谁不知道,王羲之的字千金难求,要是他不随心,任你多少达官贵人抬着钱箱子等在王家大门外,都难以如愿!隋缘为书圣服务这些年,还从来没敢奢望得到他半个字呢!
隋缘压抑着激动的心情,精心为王羲之理完发,急忙一溜小跑到邻近药铺里借来纸笔砚墨,恭恭敬敬地请王羲之写字。
王羲之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又从铜镜里仔细端详了一下自己的头面,感觉十分满意。这才从隋缘手里接过笔来,在砚台里蘸了蘸笔锋,铺开纸张,执笔悬腕,在纸上拉下了一竖。
然后,他放下了笔,反复端详着眼前的一竖,脸上布满了得意的笑容……
隋缘站在一边小心伺候,也是喜不自禁,他毕恭毕敬地等待这位大书法家继续写下去,哪知道王羲之却扔下笔,说声:“好了!这就是您女儿的嫁资,等着有人登门来买吧。”说完,没等隋缘反应过来,他就抬脚出门,踱着方步去了。
望着王羲之离去的背影,再看看这一道墨迹淋漓的“竖”,就如厨房里女人们的烧火棍一般,再漂亮它也不是个正经东西呀!隋缘心里的火腾地就上来了。
好你个王羲之,亏我还这么敬佩你,伺候你,你就是这么帮衬我的?那些有钱有势的亲朋好友求你墨宝,只要对了你的脾性,你大笔一挥,就是一大篇。俺敬你重你,并没有图你什么,更没有奢望你能给俺留点儿墨迹,是你自己主动说要写字给我女儿做嫁资的,就这一道“竖”,字不是字,画不是画,我去卖给谁?这不是戏弄人吗?还等着人来上门买,我傻呀,信你蒙骗我!真是狗眼看人低,不把我这剃头修面的人当人看。算什么书圣?算我瞎了眼!
他恼怒着,一把抓过那带有一道“竖”的纸,握成一团,丢到墙旮旯里去了。随后,他一边继续给人理发,一边长吁短叹,每当想到那一道“竖”,气就不打一处来。
抬头看看墙旮旯里那个被揉皱的纸团,感觉纸团的每一道褶皱都在嘲笑他——你这傻瓜!一个穷剃头的,还奢望大书法家尊重你、帮衬你?拿你当朋友?我呸!
隋缘想起自己刚才受宠若惊的样子,一边自艾自怜,一边觉得屈辱,只得暗暗在心里发狠:等一会儿干完活,我就把这张废纸点火烧掉,省得看着堵心……
时间不长,一乘四人小轿在理发店外停下了,从轿中走出一个穿着体面、油头粉面的胖子,匆匆忙忙地向理发店走来。
隋缘认识,这个人是城北的王员外。王员外祖上世代在朝廷做官,家大业大,家中佣人就有几百个之多,据说光理发师就有三个,所以,王家的人根本用不着出门理发,更别说王员外自己了。今天他怎么破例了?
心中疑惑未解,贵客已经进屋,隋缘赶紧堆起笑容招呼:“王员外好,请您稍等,一会儿就好。”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1932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