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灯笼藏玄机》内容如下:
一、
灯笼赵叫赵德亮,武清县城关镇人。他开了一个灯笼铺,灯笼做得特别好,人们就送他一个外号叫“灯笼赵”。谁要是想买灯笼,得先付钱预订。即使这洋,灯笼赵的活儿还是忙不过来。正因如此,灯笼赵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只做3盏灯笼,3盏灯笼订满,只能往后排了。
这天,灯笼赵正在做灯笼,一个衙役走了进来,扯着嗓子就喊:“灯笼赵,你马上给县衙做一盏大宫灯,3天之后拿到县衙去。”灯笼赵看看衙役,说:“这个月的活儿已经排满了,你们要做等下个月吧。”衙役一听,瞪起了眼睛:“下个月?这可是公差,要是误了时辰,我可把你锁起来!”灯笼赵白眼一翻:“订好的活儿我不能往后推。”衙役急了,掏出锁链子就套住了灯笼赵的脖子:“走,跟我见县太爷去!”
衙役跟县太爷常寿会把情况一说,常寿会就急了:“再过3天,本县要进京给老佛爷拜寿。谁的灯笼不好,谁的脑袋就没了。你要是让我的脑袋没了,我还能让你有脑袋?”灯笼赵把脸一扬:“我宁肯掉脑袋,也绝不能失信于主顾。”常寿会气坏了,浑身哆嗦:“把他关进死牢,让他好好想想。”灯笼赵一走,常寿会对师爷说:“把他跟死囚犯押在一起,吓唬吓唬他。”师爷说:“可现在牢里的死囚只有一个女的,关一起行吗?”常寿会说:“有什么不行的?让他看看女囚受刑后的惨样,不正能吓唬他吗?”
二、
天快黑的时候,牢头跑来见常寿会,说灯笼赵嚷嚷着要见县太爷,还说他不想死。常寿会一听乐了:“把他带上来,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东西!”灯笼赵往地上一跪,连连磕头:“大老爷,我知罪了,您放我回去吧,我马上做灯笼。”常寿会捋着胡子哈哈大笑:“好,你就做一个6丈6的五福捧寿灯,让老佛爷高兴高兴。”灯笼赵连连称是。
回到家里,灯笼赵可就忙乎开了。先挨家挨户找那些订过灯笼的主顾,把钱退给人家,又跟人家好一通解释。灯笼赵忙了两天两夜,终于把大灯笼做好了。常寿会上门一看,那灯笼6丈6尺高,宽有9丈9,雪白透明的蚕丝纱蒙面,蚕丝纱后面是一圈红色的剪纸贴画,5个童子捧着一个大寿桃,栩栩如生。看完之后,常寿会连连点头:“好,这灯笼可称灯笼王了。”灯笼赵说:“大老爷,这灯笼要是挂起来,点上3丈3的大蜡烛,五福捧寿图还能转呢。但灯笼太大,没法运输,得拆开,再进宫组装。”常寿会想了想:“我马上给礼部写折子,你就跟我一起进京。”
三、
这一天,经礼部允许,灯笼赵随常寿会一起进宫组装。灯笼装好了,灯笼赵又让太监搭了一个15丈高的架子,把一根3丈3的大蜡烛放到灯笼里点着,然后用滑轮把灯笼挂到架子上。夜幕降临,慈禧太后往凤辇上一坐,抬头一看这灯笼,就跟从天上吊下来一样。看着看着,灯笼里的五福捧寿图转了起来,慈禧更高兴了,问灯笼赵:“猴崽子,这灯笼里的画怎么会转?”灯笼赵连忙跪倒,说:“启禀老佛爷,这灯里的大蜡烛一点着,灯笼里的空气就少了,灯底下的空气就得往灯里走,灯笼里就有风了,是风带动了灯里的机关,让画转了起来。”
慈禧一听,大喜,“好,好手艺,赏!”转着转着,五福捧寿图变了,变成了一幅县官审案图,那县官跟常寿会一模一样。在图上,常寿会收了一个公子的银子,把一个妇女打得皮开肉绽。慈禧皱起了眉头:“这是怎么回事儿?”灯笼赵连忙跪在慈禧面前:“老佛爷,这是草民县内的一起冤案呢,还请老佛爷做主!”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状子,顶在了头上。慈禧说:“念在你给哀家献灯有功,把状子呈上来看看。”
灯笼赵呈上状子,慈禧一看,明白了。原来武清县有一个叫柳英姑的女人,长得如花似玉,嫁给卖豆腐的张二为妻。日子本来过得好好的,谁知邻居李财主的公子李龙看上了柳英姑,可柳英姑不答应。李龙就暗中毒死了张二。李龙威胁,如果柳英姑不答应,就到官府告她谋害亲夫。柳英姑到县衙让常寿会明断。谁知李龙早就买通了常寿会,给柳英姑定了个谋害亲夫之罪,打入死牢。
看完状纸,慈禧把状纸扔给了常寿会:“常大人,你看看这状子写得是不是真的?”常寿会连忙跪倒:“老佛爷,不是……不是真的。”慈禧急了:“好你个猴崽子,连看都不看就说不是真的,分明心里有鬼!这猴崽子叫什么?”吏部官员说:“他叫常寿会,武清县知县。”“他叫常受贿,黑钱一定收得不少啊,他办的案子一定是冤案,错不了!”慈禧把手一摆,“来人哪,把这猴崽子拖下去砍了!”慈禧让刑部把柳英姑的案子发回重审。原来,灯笼赵被常寿会关到大牢里,就和柳英姑关在了一起,柳英姑向他哭诉冤情,求他为自己申冤。灯笼赵觉得常寿会实在太可气,就答应了,趁做灯笼的机会进京,在老佛爷面前告御状。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1728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