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乾隆买假画》内容如下:
第二天上早朝,乾隆皇帝看到和珅好像有事相告的样子,忙问道:“和爱卿,看你满面春风的,又有什么喜事了?”
和珅上前一步,笑容可掬地说:“启禀圣上,我花了2000两银子,终于寻觅到《富春山居图》真迹。”
乾隆一听,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迫不及待地说:“和爱卿,快拿来让朕看看。”
和珅连忙取出《富春山居图》说:“献给皇上。”
乾隆得到这日思夜想的宝画,高兴得眉毛直颤,连声说道:“和爱卿献宝有功,朕要好好地赏你。”说着,乾隆把那幅《富春山居图》展开,摊到龙案上,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他看到笔墨苍古,是自己早已渴求的真迹,但又不放心,一边让太监把画卷拿到文武群臣面前,一边说:“众爱卿都来鉴赏一下,看看这画是不是黄公望的真迹?”
和珅是乾隆的第一权臣,他献的画谁敢说是赝品?再说,这画也画得实在太精妙了,谁能分辨得出真假?“真迹”“宝画”,一个个赞叹不已。连独具慧眼的着名诗人沈德潜也不得不点头称是。
乾隆又让太监把《富春山居图》拿回到龙案上,仔细地欣赏起来。画面上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渔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整个画面,让人看得心脾舒畅。乾隆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看皇上爱不释手的样子,和珅觉得火候来了,晃动着肥胖的身子,眨眨眼睛说:“皇上,此画不会是赝品吧?”
乾隆清楚,和珅是向他讨赏来了,想想这画是他花钱买来的,自己也不能白得,就吩咐内侍太监取来2000两银子给了和珅。和珅真不愧是个雁过拔毛的贪官,连皇帝那里也要去骗银两。
其实,《富春山居图》真迹是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被鉴赏家、天津盐商安歧买去的。1746年冬,安府家道衰落,安歧将家中一批收藏品托求皇室傅恒出售,《富春山居图》真迹也转到了乾隆皇帝手中。乾隆反复观看,还叫内侍拿出和珅献来的那幅画卷,放在一起作比较,又传来一些懂书画的大臣一起辨别真伪。大概是那幅赝品画得太好了吧,加上大臣们又怕和珅的权势,何况乾隆皇帝都认为是真的,谁敢去推翻皇上已作的定论,就都说和珅的那幅是真迹。
乾隆把赝品当成真,反把真的当做了假,造成了真伪颠倒的“富春疑案”。
乾隆对那幅赝品的钟情一发而不可收,经常在宫中展阅,连出巡时也带在身边。从1745年至1794年,他亲笔在画上题了50多处诗文,印鉴累累。在他八旬正寿时,也忘不了再写上几句,弄得画上面没有一点空隙。乾隆至死也不知道受骗买了假画。
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皇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真迹始得正名编入,洗去沉冤,疑案得以澄清。后来,《富春山居图》真迹因被火焚,一分为二。民国年间,后半段藏于故宫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前夕被国民党政府携往台湾,前半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2001年8月,位于富春江畔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华宝斋,依托独特的制版工艺和石印工艺,选用传统手工生产的宣纸,按原作大小成功影印《富春山居图》。加上题跋、钤印等,影印画卷总长10.28米、高0.334米。据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鲍复兴、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秦孝仪等专家认定,它保留了原作的风貌和意味,达到逼真的效果,使人们得以欣赏这一名画之貌。当然,这是后话。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1345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