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汉脸谱(二题)》内容如下:
龚胜应诏
高晖进来的时候,龚胜正在客厅喝茶。夏日的午后,天干气燥,稍微一动弹,浑身就冒火。龚胜习惯了在这样的午后,一个人闲坐着,边喝茶,边想些漫无边际的心事。
高晖轻轻走到龚胜身边,低声说:“大人,使者又来了。”高晖是龚胜最得意的学生,龚胜担任光禄大夫时,就跟着他了。等到龚胜托病辞官,回了故里,依然跟着,不离不弃。
使者不是第一次来,龚胜抬了抬头,并没有显出惊慌的样子。他抿掉杯中的残茶,慢步走到靠墙的一张小床前,躺下,方才对高晖说:“让他进来吧。”
院门外先是响起了车马声,接着就是嘈杂的人声,听声音不像是三五个人。使者在门外高喊:“龚胜接旨——”尾音拖得圆润悠长。
龚胜在床上欠了欠身,嘴唇动了动,声音只有他自己能听得到。
使者等了半天,不见动静,又提高了嗓音:“龚胜接旨——”
依然没有人出来。
使者回身盯着高晖,一脸的阴云。高晖忙躬身解释:“龚大人身体有恙,怕是起不了床了。”
使者探身朝屋里瞅了瞅,有些不满地摇了摇头,说:“那就抬出来吧。”
出了屋,龚胜才发现,院子内外,乌泱泱站满了人。郡太守、县府高级官员、三老、郡县官属、行义、学生,总有千人以上。使者走近床前,在龚胜脸上仔细扫了几眼,似有不甘地说:“这么多人候着呢,龚大人不能站一会儿把旨接了?”
龚胜摇摇头,嗫嚅道:“这么多人过来,老朽甚是感动。奈何这身子不争气,实在是力不从心呀。”言罢,居然流出两行老泪。
使者皱了皱眉,迟疑了一会儿说:“那就……躺着吧。”
龚胜招了招手,叫过高晖,指使着他把床抬到卧室门西侧,南窗之下,好让自己得以头朝东方。然后又让人搀扶着脱掉便装,换上了官服。一切侍弄妥当,龚胜朝使者点点头,意思是,可以宣读圣旨了。
使者在午后的烈阳里候了半天,通体像是从水里拎出来的,早已湿透。他顾不上揩汗,皇上交办的差事什么都没做呢。使者用急促的语速宣读完了圣旨,拍了拍手中的诏书、印信,又指了指院子里华美的安车,“四驾呀龚大人,皇上爱才心切,专门为大人设置了师友祭酒一职,俸禄依照上卿发放,还有六个月安家费。圣明的新朝未曾忘记龚大人,制度的厘定还没有完成,等待大人主持。皇上说了,想快点儿听到您的治国之道,以安天下。”边说边把诏书和印信交到龚胜手里。
龚胜没有接。事实上,他的两只手僵硬地握着,始终都不曾伸开过。“我向来愚钝,加上年纪老迈,而今又身染重病,命在旦夕,如果现在受了印信,随使者大人上路,一定会死在途中,与大人实在是无益呀。”
使者不理,抓起印信,自顾往龚胜身上佩戴。龚胜见躲不过,低软了声音道:“现在正值盛夏,天气酷热,我拖着病体,缺少气力,若死在路上,使者大人回去也不好交代。是不是可以等到秋季凉爽时再动身?”
使者停下来,“龚大人莫不是在故意拖延吧?”
“岂敢!”龚胜道,“使者大人若嫌秋季太久,莫若这样,容缓我几日,待身体稍稍康复,即行动身,片刻不敢耽误。”
使者想了想,别无他法,只好回去复命。
然而,事情并没有画上句号。或许是皇上铁了心要起用龚胜,或许是使者责任心使然,每隔五天,使者就与郡太守一同来问候龚胜起居。使者很用心,每回都要握着龚胜的手,说上一阵子话。有时还要亲眼看着龚胜用餐,生怕一时走了神,漏掉了什么细节。临别,使者还会语重心长地劝诫龚胜的两个儿子和学生高晖:“朝廷这么虚心地用爵位封地等待龚大人,他虽然身患疾病,但应该移住在驿站官舍,以表应征进京的心意,这样做对你们这些家人也有裨益呀。”
高晖把使者的话转告龚胜,龚胜知道自己推辞不掉了。他长叹一声,对高晖说:“试玉三日,辨材七年。我的时候到了。”
高晖的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前朝亲小人,远贤臣,大人屡次遭贬,又何必为它守着一片冰心?”
龚胜环顾家宅,目光柔和,“不管怎样,我毕竟曾接受过汉朝的厚恩。而今年已衰老,随时都会埋入地下,从道义出发,岂可以一身而侍奉两姓君王?在地下如何面对故主?”
龚胜于是吩咐家人,准备后事,“衣服只要能包住身体就够了,棺材只要能包住衣服就够了。不要随时下流行的风俗一样,在墓上动土,种植松柏,建立祠堂。”
言罢,再不肯进食,历时十四日而死,终年七十九岁。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1216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