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纸坊传人蒋爷》内容如下:
北宋真宗年间,富春竹纸就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和科举考试用纸,享有“十件元书纸考进士”的美誉。经过数百年传承,富春大地上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和擅长纸品生意的商人。
其中蒋爷的名气最响亮,不仅因他造纸技艺精湛,更因他深谙经商之道。
蒋爷出生在清末一户造纸世家,十八岁跟着父亲学手艺。摸着薄如蝉翼的竹纸,蒋爷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洋溢出丝丝得意,好像是酿出了一坛坛好酒,又像是培育了几名优秀的后生。
过完七十大寿,蒋爷生了场重病,眼力和体力大不如以前,做纸的七十二道工序不能亲力亲为了,只能在一旁瞅上几眼,但关键环节,蒋爷仍然亲自出马。
纸好,首先原料要好。遴选上好的青竹,蒋爷绝不含糊,算计着日子。待到小满前一天,天还没亮透,蒋爷便带人上了山。来到竹林,蒋爷两眼一瞥,在竹上画一个红圈,工人便用斧子将竹子斫下。整整几天,蒋爷满山跑遍,那精气神不像是重病初愈的古稀老人。
斫下的竹子经过工人断青、削青、拷白、浸坯、断料后,便要淋料了。
这料,蒋爷已备齐,早早存放在石槽里。
每年一开春,蒋爷叫上帮工,推出一辆独轮车,车两侧放两只大大的木桶。每到一户人家,蒋爷上前敲门,户主打开门,笑着把蒋爷迎进屋,上座,敬茶,递烟。
蒋爷抿一口茶,抽一口烟,看着户主到内房拎出一只尿桶,“咣咣”倒入木桶。
很快,蒋爷放下茶杯,从口袋摸出一个铜板,搁在桌上,拱手告辞。
“蒋爷,不瞧瞧?”帮工小声提醒。
蒋爷头一摇,手一摆:“都是厚道人家,不会耍滑,下一家。”
有一年,蒋爷特意叫上年幼的儿子。儿子嫌臭嫌脏,不愿去。“小子,别瞧不起。”蒋爷正色告诫,“这尿作用大着呢!”
经翻滩洗净的白料,工人捆扎后放入尿桶,每页用人尿淋浸,使纤维软化。这样做出来的纸,防虫蛀,防渗墨,这正是富春竹纸工艺的秘密。
纸坊需要大量纯尿,不能有污物,且要陈尿,沉淀半个月以上。自家留存的尿不够用,就去村里收尿。庄户人家一般屎尿都当肥料使用,舍不得他用。多年来,蒋爷为人爽直,价格公道,十里八乡哪家不曾受过蒋爷的恩惠?只要蒋爷来,没二话。
淋好尿的白料,横放堆叠成篷,用干草垫底盖顶围裹密封,发酵两个礼拜后,放入清水浸泡半个月,榨去水分,经过掰料、舂料变成稀薄竹浆,即可抄纸。
抄纸最考验手艺,蒋爷打着赤膊亲自示范。
蒋爷双手拿起竹帘放入竹浆,竹帘是用极细的竹丝为经,丝线为纬,手工编织而成。蒋爷轻轻晃动,使竹浆均匀沉淀,形成一层膜,称为湿纸。蒋爷把竹帘放到纸架板上,轻轻揭起竹帘,湿纸就留在板上。蒋爷一次次重复,积累出厚厚一沓纸,榨干水分,煏弄烘晒后,纸张厚薄均匀,不差毫厘。
以前,蒋爷祖上做好纸,雇条船,通过水路,运送到上海、苏州等地售卖。蒋爷当家后,开了家“富春纸坊”。
蒋爷自幼爱好书画,当街铺开自家竹纸,挥毫写字作画,就是一出活广告。画像栩栩如生,字迹力透纸背,纸色洁白,质地柔韧,闻之有竹子清香,久藏不腐不蛀,深受文人墨客喜爱,订购者络绎不绝。
那年,蒋爷出了趟远门,半个月后回到家,翻看账本,眉头紧锁,叫来儿子问话。
“前日,钱塘吴员外定购500刀纸?”
儿子点头。
“全是一等品?”
“是。”
“糊弄谁?”蒋爷厉声道,“出门前盘点过,一等品存货只有480刀。”
儿子站着,低头不语。
“掺了二等品吧?”蒋爷抬起头,两眼像利刃刺向儿子。
“爹,客人要得急。”儿子上前一步,红着脸轻声说,“咱家一等和二等的纸,外表相差无几,作了字画,过二十年才有差别,不碍事。”
听闻此话,蒋爷铁青着脸,起身从货架上抽出一张纸,揉成团,扔在地上,让儿子捡起展开。
“客人的信任,就像这张纸,你揉皱了,抚得再平,也恢复不了原样。”蒋爷一字一句缓缓道。
“纸分等级,人品也分等级。生意人,诚信为本,切不可欺。”
蒋爷叫上儿子连夜乘船赶去客人那里,追回了二等纸,道了歉,退了款,赔了一笔钱。客人大为感动,逢人便赞,一时成为佳话。
儿孙们谨记着蒋爷训示,将蒋爷书写的“戒欺”二字装裱后悬挂于店堂正上方。经过苦心经营,富春纸坊延续百年,久盛不衰。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minjian/1001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