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历史故事 >“一窍不通”曾无贬义

历史故事《“一窍不通”曾无贬义》

栏目:历史故事|日期:2022-01-11|来源:情感读本|作者:曾昭安|阅读:手机阅读

历史故事《“一窍不通”曾无贬义》内容如下:

成语“一窍不通”出自《吕氏春秋·过理》:“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意思是,纣王性格不仁义,心智不开明,对作恶感到心安理得,杀了比干。因此孔子说纣王只要有一窍通(有一点仁义之心),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了。

因此,这个词语最早是用于骂商纣王的。不过,在先秦的《列子》中,也提到过一个“一窍不通”的人,却无贬义。

龙叔是春秋时宋国人,觉得自己生了病,就去找当时宋国的名医文挚。文挚要他说说病征,龙叔说:“我这病严重了。我受到地方上的赞誉,却不以为荣;受到举国的诋毁,也不觉羞耻。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住在自己家,却感觉在旅店。这些病搞得我很烦,爵位不能激励我,刑罚不能威逼我,利害不能改变我,悲欢不能打动我。这让我不能向国君尽忠,不能结交亲朋,不能约束妻儿,不能管理奴仆,这是什么病呢?有啥好方子能治呢?”

文挚听完,他让龙叔背着光站好,从他背后向着光亮处看了一会儿,笑着说:“我看到您的心了。您差不多是圣人了!您的心有六孔流通,一孔不达。或许您的病就是您把圣人的心智当病看。这种病不是我这种医术浅陋的人能治愈的。”

古人认为心有七窍,七窍皆通,则为圣人。在这里,“一窍不通”的意思,是说已通六窍,只有一窍不通,是褒义的。不过后来流传久了,又变成一窍也不通,成贬义了。大概是因为流传过程中,大家对这个词“望文生义”了吧。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97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成语故事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