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历史故事 >国子监:古代的“官僚养成所”

历史故事《国子监:古代的“官僚养成所”》

栏目:历史故事|日期:2021-12-31|来源:人生与伴侣|作者:吴晗|阅读:手机阅读

历史故事《国子监:古代的“官僚养成所”》内容如下: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大学呢?以前有国子监或称国子学,有人便把它当作大学的前身。为什么两者可以拿来相对比较呢?因有今日所指是国立大学。它,一、是政府办的。二、多在政府的中心地。三、经费由政府支出。而过去的国子学或国子监也正是如此。那时也有各种补助金。相当于今日的“学术研究补助费”,也有发米发布的,相当于今日的“配给物品”.因此两个名字便连在一起了。我只拿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初年这期间国子监的情形研究一下,看看有哪些与今日相同或不相同之处。

说到学制、待遇等问题,这里面最重要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一项便是学规。

首先,我想说那时朱元璋为何办学校。他常提到“教育”两个字,但意义和现在大不相同。他也是教育人才,但教育了这些人才干什么?简单的答案是训练官僚,可以叫作“官僚养成所”.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出身低微,是一个拿枪杆子的出身,没有多少学识,他的那帮功臣也是一样。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机构,却不是这帮只知道杀人放火的武将搞得来的。因为有很多事情,尤其是公文程式上,不是官所能够懂的,非用这一帮胥吏不可。

但是朱元璋和他的那些功臣们早年都是吃过吏的亏的,不敢用。于是只好找读书人替他做事了。但这些当时叫读书人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个毛病,他们要看准了才肯做。当朱元璋称帝的时候,离北平还远,福建两广也是他人天下,云南更不必说。很多知识分子觉得他的政权还不稳当,怕上当,不肯干。另外一种是祖先做过大官的,看不起朱元璋,也不干。朱命地方官压迫他们,还是不行。于是订出法令,不干就砍头。然而,还是不行,不得已,只好照历史的旧轨道办国子监,制造官僚人才,而美其名曰“教育”.

初办的时候规模很小,一百五十人中“官生”(官家子弟)占三分之二,“民生”只有五十人,后来越很发达,在明太祖时最多就到过九十多人。但实际上官僚子弟不必读书就可以做官,所以来国子监的并不多。于是又办府学县学,那里面的学生可以不经考试而保送入国子监。经过地方官吏的保送,再经过翰林院通过,才能入国子监。

这种入国子监的方法,不是自愿的,而是选拔的。

讲到国子监的组织,第一个人就是祭酒,四品官,相当于今日的大学校长。另外有一个管理学生的官叫监丞,位不过八九品,但权力很大,学生犯了过失,有四种处罚,第一种是打板子,第二种是记过,再严重的就是充军。

不但剥夺个人的公民权利,有时连他的全家也要充军。更严重的就要砍脑袋了。所以这个官相当于今日的训导长,只是他的职权不仅是训导学生,而且也训导先生,监督先生。

这种学校就是一个衙门。

然则又念些什么书呢?

根据学规:一、御治大诰,翻成现代语就是皇帝训词。二、大明律。三、汉朝留下的《说苑》,相当于今日小学内专讲修身的公民。四、四书五经。但经过朱元璋自己的研究,觉得孟子的思想很有问题,例如孟子书中有“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君视民如草芥,则民视君如寇仇”,等等,他都觉得不好。但是自己又弄不太通,便组织了一个“审察委员会”,把《孟子》删去了八十五条,剩下一百多条,另编成书。

这还不算,他还把孟子的牌位从孔庙中搬出,开除了孟子的学籍。经过很多人的反对,他自己想想,孟子的书既然消了毒,他本身上大概也消了毒,让他复学算了;这才把孟子的牌位搬回孔庙,让他复了学。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找出两次事件。第一次是洪武十八年。在那时,每天几乎都有学生饿死,有些饿得受不了就只好上吊。于是国子监又成了集中营。学生被学规限制了,不敢说话。最后杀了吏部尚书和六七个同情学生的教授。

第二次发生在洪武二十七年,当时有个学生赵麟批评国子监的不好。事情败露后,按规定是只应该打一百下再充军的,结果是砍了头。

这些太学生训练出来干什么呢?

主要是做官。

这样一个国子监,如果我们用“大学”或“教育”这些现代名词来说明他们,我觉得是侮辱了这些名词,对不起这些名词。

我们毋宁用我开头讲的“官僚养成所”这些名称。那么可以明了为什么中国历史几千年却没有一个几千年历史的大学。这和什么校董会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因为皇帝老子便是校董。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862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历史知识故事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