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家分晋,司马光说错了》内容如下:
公元前455年深秋,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正在急行,他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口号从山西南部奔向太原,准备干一件大事:抢钱、抢粮、抢女人。
晋国总理智瑶面带微笑,对旁边的两位副总理说:“干完这一票,我们就把赵襄子的地盘分了。”副总理魏桓子、韩康子礼貌而不失尴尬地回道:“好啊好啊,一切听您指挥。”智瑶满意地点点头,看着身后的大军,雄心万丈。
当时的中国,帅出天际的周朝早已分崩离析,洛阳城里的周天子穷得瑟瑟发抖,全靠吃小弟们的救济粮过活。而齐、宋、晋、楚、秦一个个富得流油,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春秋五霸。
诸侯们能发家致富是因为挖了周朝的墙脚,可他们忘了“家贼难防”这句话,结果就是:周朝的地盘被诸侯国瓜分,诸侯国的地盘又被高官家族瓜分。晋国内部经过一番开撕大战后,角逐出了智、赵、魏、韩四大家族,而智氏家族又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那一年,智宣子在开家族会议时说:“智瑶从小就是五好少年,我打算让他当接班人。”就在大家一致同意时,族人智果表示反对,“虽然智瑶长得帅、学问大、会辩论,但他刻薄寡恩,不懂笼络人心,实在不适合当领袖。”智宣子不听,傲娇地宣布:“我的接班人我说了算。”散会后,智果就带着家人跑到山里隐居,还把姓氏改为“辅”。
赵简子在选接班人上就很有特色,他挑了一些名言警句写在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伯鲁和无恤,叮嘱道:“朗读并背诵全文,三年后检查。”三年后的考试中,伯鲁的竹简早就丢了,名言警句也没背下来,无恤却把竹简交给父亲,并且一字不差地背出原文。赵简子一拍大腿,无恤就成了接班人。
智瑶就是日后的晋国总理智伯,无恤就是日后的晋国副总理赵襄子。两个接班人的选择不仅决定了两大家族的命运,甚至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智瑶作为家族接班人,世袭了父亲的总理之位后,原以为能好好享受生活,没想到抬头一看,被老爹坑了。
自从晋文公去世后,再也没有一位雄才大略的领袖能够带领晋国称霸中原。20年前,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带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一枚霸主。智瑶摸着脑袋表示:晋国都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吗?所以,他执掌朝政后带兵东征西讨,逐渐恢复了晋国的大国地位。祖传的基业、强壮的身体、辉煌的功业,让智瑶飘飘然地以为:只要他出马,就没搞不定的事。
那天,智瑶请韩康子、魏桓子吃饭。智瑶喝了口酒,扭头对韩康子说:“你真窝囊,你们家的大管家也没什么本事,还不如我家的下人呢。”韩康子赔着笑脸,点头哈腰地应承着,烛光照在他的老脸上,却映出憋屈的怒火,“我的价值,你怎会知道?”
在饭桌上骂人也就算了,毕竟只是伤了面子,忍忍就过去了,可智瑶还要伤人的里子。里子是什么?是土地、人口、军队、权力、财富。面子可以伤,里子绝不能丢。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智瑶提议每家拿出一座城市当作军费。对于这项提议,大家用沉默来投票。
智瑶才不管其他人同不同意,散会后就派人到各家办交接仪式。韩康子气得心疼,死活不愿把产业交出来。在饭局上被骂过的大管家凑过去给老大出了个主意——“智瑶这个人贪财又刚猛,如果不给,他马上就带人打过来了。不如现在我们吃点亏,看谁敢跟他硬刚,我们坐山观虎斗。”韩康子叹了口气,磨磨蹭蹭地在合同上签了字。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魏桓子家里。魏家的大管家对老大说:“现在还是给吧,没办法。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大家的愤怒之情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智瑶,您何必当出头鸟呢?”
赵家人很硬气,说:“我们祖先打下来的地盘,凭什么送出去?”智瑶怒道:“还反了你,揍!”赵襄子一看,硬刚是不行的,必须曲线救国。
能够当作军事堡垒的城市只有长子、邯郸、太原,赵襄子有自己的判断:长子城墙厚,说明老百姓干活吃苦了;邯郸粮仓满,说明老百姓把粮都交了,自己肯定吃不饱;只有太原历来施行仁政,军民关系一定很和气。他就带着家族、军队跑到太原坚守,于是有了开头那一幕。赵襄子的判断很准,太原被围了整整两年,硬是扛住了。即便城里的百姓都饿得吃老鼠,也绝不投降。
面对坚固的城池,智瑶很头疼。一天,他外出视察时看到旁边有条大河,突然脑洞大开——不如把河挖开,淹死他们。当河水沿着挖好的渠道灌入太原城时,智瑶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
这时,韩康子、魏桓子互踩一脚,默默地骂了一句,因为他们的家都在河边。正当他们愁眉不展时,赵襄子的策反信到了,信上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唇亡齿寒?赶紧来帮我啊,咱们分了智家的地盘。”
一番书信往来,三人在当天晚上就行动了。赵军出城迎战,韩、魏军背后反杀,智军四散奔逃,智瑶的头被赵襄子拿去做成了酒杯。
一场稳赢的兼并大战就这么被绝地反杀,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终于实现了逆袭。他们瓜分了智家的地盘、粮食、财富、人口,并秉持“好人做到底”的人道主义精神,将智氏家族二百多口全部杀死,只有当初离家出走的智果一家保住了性命。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封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意思就是:“此后你们跟老东家平起平坐了,有事直接来向我汇报。”这三人是杀智瑶那三人的孙子,当年横行天下的晋国,只剩下曲沃、绛县用来祭祀祖先。55年后,这两座城池也被三家瓜分,晋国彻底灭亡。
对于“三家分晋”这件事,司马光特别看重,在《资治通鉴》的开篇就写了近千字的评价。大概意思是:天子的职责就是维护纪律、秩序,如果奏效,那么谁都不敢乱来。
其实,“三家分晋”只是周朝衰落的必然结果,在这之前就有楚庄王问鼎之轻重,更有各国霸主打着“为天子服务”的幌子,争的却是自己的利益。
春秋战国几百年的乱世,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就埋下种子。诸侯遭到戏弄,怨恨周幽王爱美人不爱江山;戎狄入侵,诸侯无人勤王导致首都被攻破;关中失陷,周平王将首都迁往洛阳;根据地都丢了,周平王还咋呼啥?然后,诸侯国就逐渐坐大了。再然后,诸侯国内的卿大夫也坐大了。
在晋国,如果智瑶攻破太原,那么接下来必然吞并韩、魏,以后会怎么发展?“三家分晋”改为“智氏代晋”?以个人英雄主义或某历史事件来评判历史进程本身就是异想天开。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482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