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词播四方的柳永》内容如下:
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又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生于宋雍熙元年(984年)。父亲柳宜,曾任南唐监察御史(掌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萧整朝仪等事务),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先后任雷泽县令、费县县令、濮州(今河南范县濮城镇)任城令(任城县令)、全州(今桂林全州县地域)通判(掌粮运、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负有监察责任)等职,后官至工部侍郎(工部副长官)。
柳永少年时代在家乡崇安生活,曾留下歌颂家乡武夷山水的诗篇。青年时代,随父亲游宦汴京(今开封),因精于音律,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声传一时”。当时,北宋的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醉金迷。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春天在京城的科举考试)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此间,宋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严厉遣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登科出仕并未完全绝望。大中祥符八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的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失恋的苦闷情绪。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中进士,柳永第三次落榜。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着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天圣七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此后漫游渭南、荆湖一带。
景佑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柳永中进士后出任睦州(今浙江建德)团练推官(团练使下掌推勾狱讼的官员)。到职后,他改变过去作风,勤于职守,很快得到知州吕蔚的举荐,但因侍御史郭劝反对未得升迁。在睦州任内,他写下一首《满江红》,生动形象地描述桐江的优美景色,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每逢迎神岁祀,都要歌唱此词。景佑四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他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场监(盐场长官)。任职期间,他接近盐民,了解到盐民终岁辛劳还是饥寒交迫,写下《煮海歌》:“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表达了对盐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884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