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曹操为何不称帝?》内容如下:
曹操64岁这一年,37岁的孙权给他写了一封信。
这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距离赤壁大战已过去了11年时间,此时,尽管在争夺汉中的战争中败给了刘备,但是曹操却联合孙权在樊城之战击败了关羽,袭取了荆州大半地区的孙权此时则献上了关羽的人头,并且写信怂恿曹操称帝。
在将孙权“称说天命”的信给内外群臣看了之后,曹操笑着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架炉火上烤啊!”(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
一
尽管不是皇帝,但曹操此时距离皇帝,只是差一个名分而已。
当时,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尽管秦岭、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分别被刘备和孙权占据,但这些地方在当时开发程度仍然较低,在人口、经济、军事等方面远远无法与北方地区相比。而自从在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前往许县(许昌)后,曹操此后的政治造势越来越火热:
赤壁之战当年(208年),曹操先是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四年后(212年),57岁的曹操在汉献帝面前,开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又一年后,建安十八年(213年),在曹操僚属的鼓噪下,汉献帝更是被迫晋封58岁的曹操为魏公,并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不仅如此,魏国还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
到了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又折腾出了个新花样,让汉献帝封“魏公(曹操)位在诸侯之上”;
但曹操的野心仍不满足,到了61岁这一年(216年),汉献帝更是被迫将曹操从公爵提升为王爵,从魏公晋封为魏王,并且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62岁的曹操更是以“十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的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而“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的曹操,此时早已位极人臣,在礼仪上已与皇帝完全没有两样,他缺的,只是一个皇帝的名分而已。
所以两年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心怀鬼胎的孙权在斩杀关羽、被曹操表为荆州牧之后,作为政治交换,马上给曹操写了封鼓噪“劝进”称帝的信,惹得曹操骚动不已。
但曹操很精,至死,他都坚持不称帝,没有迈出公开篡逆的最后一步。事儿都办到了这个分上,但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二
尽管在称帝的道路上步步挺进,但曹操的大后方,其实一直不稳。
作为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曹操一直有个难以言说的隐痛,就是他出身于宦官家族: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前后历经四代皇帝,被封为费亭侯,是炽手可热的大宦官;曹操的父亲曹嵩此后继承了费亭侯的封爵,并且通过贿赂“捐钱一亿万”而被封为太尉,一度位列三公之一。
东汉建立以后,世家大族鼎盛,与干政夺权的宦官逐渐形成了水火不容的态势,而汉末天下大乱的直接起因,就是因为公元189年,宦官与外戚争权,随后宦官十常侍诛杀大将军何进,引发董卓作乱而起。
在士族阶层看来,宦官在整个东汉时期为了夺权,一直残杀、打压士族,以致酿成宦官禁锢士人终身的两次“党锢之祸”,在这种士族与宦官长期势不两立的对抗格局中,在士族看来,作为大宦官家族出身的曹操,天生就有政治缺点。
尽管曹操一直试图摆脱这种宦官家族的名声拖累,他本身更是在汉末的董卓之乱中“首倡义兵”,并领兵作为关东联军的一分子协合进攻董卓,但是士族阶层仍然看不起他。后来,在与“四世三公”、作为士族代表的袁绍对战时,袁绍的下属、后来位列“建安七子”的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中 ,就揭露曹操的家世说: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曹)腾,与(宦官)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曹)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
因此,陈琳更是在檄文中直接痛骂曹操是“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协,好乱乐祸”。尽管骂得很难听,但说的却基本都是事实。
尽管陈琳在袁绍败亡后被曹操大度赦免,但士族阶层仍然深刻鄙视这位“赘阉遗丑”出身的乱世奸雄。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颠沛流离的汉献帝被“独具慧眼”的曹操迎接到了许县,此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在拥汉派的士族大夫们看来,挟持汉献帝的曹操“实为汉贼”,因此,从建安五年(200年)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的整整十八年间,拥汉派的士族前后三次发起了针对曹操的刺杀行动。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872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