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岐王宅里不寻常》内容如下:
帝王心术其来有自
唐玄宗如此猜忌、提防宗室诸王,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自六朝以来,皇室诸王争位便成为难题。隋朝晋王杨广夺太子杨勇正嫡之位广为人知,入唐之后,自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始,历代皇帝登位都是以力取之,没有一个嫡长子当太子后顺利即位,此种情形一直持续到玄宗朝。
以岐王李范为代表的玄宗兄弟辈是首要打击和限制的对象,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成了废人,日常生活也不是很如意,时常被皇帝干扰。玄宗为示亲密,在皇宫兴庆宫西侧胜业坊、安兴坊给四个兄弟兴造住宅,又在兴庆宫西南造起两座高楼,花萼相辉楼和勤政务本楼,站在楼上可以看见诸兄弟的宅第。玄宗有时会把兄弟们召到楼上饮宴,有时也会突然驾临他们宅中,与兄弟赋诗饮酒、赐以钱物。再加上玄宗曾下诏令,诸王不许与外官擅自交往,久而久之,高官贵人绝迹于诸王之门,岐王李范的心情与境遇可想而知。
那么到玄宗儿子这一辈,为什么不采取同样的表面优容、暗地限制之策,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选择一禁了之一刀切呢?大概与“杀三王”事件有关。三王指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玄宗对这三个儿子本来十分疼爱,后来武惠妃受宠,谋求使其子寿王李瑁夺走太子之位,日夜在玄宗面前挑拨离间,使玄宗与太子关系日渐疏远。武惠妃以宫中有贼为由,请太子李瑛与鄂、光二王领兵入宫保卫皇帝,李瑛与二王闻讯准备入宫,武惠妃转头向玄宗诬陷李瑛三人图谋逼宫夺位,玄宗由此震怒,把三个儿子废杀,史称“杀三王”事件。此事虽有武惠妃挑拨离间的因素,但最终使玄宗做出杀子举动的,恐怕还是他内心深处无日或忘的对宗室造反的提防。
“杀三王”之后,玄宗对儿子、孙子们的管制更加严格,彻底禁绝他们与外官来往,杜绝一切逼宫夺位的可能,保证后代皇位传承的安全和顺利。
宅院深深隐患无穷
玄宗如此不近人情的做法使兄弟和儿孙们噤若寒蝉,岐王李范昼夜不自安,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开元十四年(726),李范一病不起,不久去世,年仅四十岁。玄宗一向标榜自己友爱诸兄弟,李范一死,他故作声势“哭之甚恸”,辍朝三天,并亲自为这个名满天下的文人弟弟追福,手书《老子经》,还一连十几天不吃不喝,在百官劝说下才恢复正常。
李范只有一个儿子李瑾,作为偏枝宗室,李瑾自幼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连父亲那点文人雅好都懒得保持,沉湎于酒色,大概在李范去世前就暴病而死。玄宗不得不从五弟薛王李业诸子中挑了一个叫李珍的继承岐王爵位。后来,李珍意外卷入一场谋反案,立即被唐肃宗夺爵赐死,岐王一枝绝嗣,王宅也陆续变卖,那座充满着盛唐诗韵的岐王宅也就此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宗室诸王进入十王宅、百孙院之后,不准再像以前那样到各地州镇担任实职,也不准参加科举出仕为官,简而言之就是切断了一切与权力的联系,空顶着皇室子弟的尊崇之名。随着时间拉长、人数增多,皇帝渐渐没有什么精力管理子孙,便把管理职能交给专门的衙署,由宦官代为管理。宦官管理的时间长了,竟然对皇子皇孙们形成畸形的控制,皇室男女想择求婚配,要先向宦官提出申请,通过他们向皇帝呈报。
唐玄宗也被这一制度反噬。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出逃蜀中,太子李亨在马嵬坡与父亲分道而行,跑到灵武自立为帝(即唐肃宗),把玄宗硬生生逼成太上皇。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后迎玄宗回长安,起初假惺惺地百般尊奉孝敬,后来发现太上皇有与大臣恢复来往的迹象,毫不犹豫地把七十五岁的老父亲软禁到西宫,玄宗至死再未出宫门一步,在思念杨贵妃的愁思中去世。在争夺皇位与尊重父亲的两难选择中,李亨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一点父子情分都不顾,与反人性的十王宅、百孙院制度不无关系。
令人深思的是,唐朝后世诸帝虽然意识到十王宅对宗室诸王的伤害很大,但并未调整政策,而是选择继续执行,一模一样、完完全全、坚持不变。大概皇位传承着实令人头疼,谁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哪怕旧制有很大弊端,只要能防止诸子争位,就硬着头皮继续干。这么一执行就是一百多年,一直到唐朝灭亡,唐朝宗室子弟都沦为笼中之鸟,再不复初唐盛唐时代宗室诸王的威赫。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622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