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汉景帝博弈灭吴》内容如下:
西汉汉文帝初期,吴国与中央政府之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在长安参加朝会时,由于博弈争执,无礼耍赖,而且态度十分骄横,被汉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以博局击杀。据专家考证,当时刘启玩的游戏应该是一种名为“六博”的掷采行棋角胜的古老博戏,是一种带有比赛性质的娱乐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赌博手段。
下棋也好,赌博也好,比赛也好,不就是图个娱乐,玩个刺激,消磨时光嘛,可刘启当时由于年轻气盛,因为刘贤的无赖行为而怒发冲冠,抓起刚才还是娱乐用具的棋盘,几下子就把刘贤给“毙”了。
刘贤是吴王刘濞当时唯一的儿子,由于被刘濞宠爱至极,所以飞扬跋扈,品性不太好。可这么个宝贝疙瘩似的独生子,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被太子给杀了,刘濞在纳闷的同时,心中更是极为愤怒。痛失独子,面临着断子绝孙,使吴王刘濞对中央政权尤其是对皇太子刘启产生了强烈的怨恨。
吴国世子无罪被杀,朝廷应妥为善后,安抚人心。可朝廷的举措仅仅是“遣其丧归葬”。汉文帝派人将刘贤的尸体运回吴国后,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同时刘濞还做出了一个向中央政权“叫板”的大胆举动:称病不朝。为人谨慎而有谋略的汉文帝,由于刚当上皇帝时间不久,需要政局的“稳定”,而且终归是自己的儿子打死了别人的儿子,所以对吴王刘濞的“叫板”行为采取了优容政策,只是“赐以几杖”,并准许他不用朝请。连皇帝都让步了,刘濞觉得更理直气壮了,不但没有悔改认错,反而更加骄横,竟然从此以后二十多年称病不朝。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刘邦的哥哥刘仲的长子,为人极为剽悍勇猛而又野心十足,其性格与刘邦非常相似。二十二岁那年,被刘邦封为吴王,统辖东南三郡。授印以后,刘邦突然觉得刘濞有“反相”,非常后悔,但金口玉言岂能更改,没有办法。
尽管后来刘濞又生了几个儿子,但当时痛失爱子的愤恨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杀子之仇不能不报,当时的刘濞虽然有野心,但不敢轻易反抗,因为他没有雄厚的实力与中央政权抗衡。不过,儿子被杀这件事情,使本来就野心勃勃的刘濞心中的反根开始复苏。
借称病期间,刘濞利用吴国优越的资源环境,在封国内大量私铸铜钱,开发海盐生产,并招纳工商,使得吴国逐渐民富国强,成为汉初最富足的诸侯国。刘濞恃此实力,政治野心便开始膨胀起来,大肆招纳各地亡命之徒和游侠之士,不断扩张割据势力,暗暗发誓要为死去的儿子报仇,同时谋划着篡夺帝位。
但不管怎么说,汉文帝对刘濞还是不错的,没有因为刘濞的无礼而严厉惩治他,也没有因为刘濞的骄纵而削减他的封地,相反采取了优容政策,这让称病不朝、惶恐不安的刘濞感到很意外,也很感激。更何况汉文帝和刘濞是“叔伯兄弟”,于情于理,刘濞都没有造反的理由。
汉文帝死后,刘启继任皇帝,即汉景帝。权力的交接,尤其是仇人当上了皇帝,使刘濞内心的仇恨之火进一步燃烧,夺权的欲望又一次得到了极度膨胀,但老谋深算的刘濞还在等待时机,他需要一个更为恰当的、更名正言顺的借口向刘启发难。与此同时,汉景帝因为看到分封的诸侯王日益骄横,目无法纪,对他这个新任皇帝不够重视,决心削减藩国,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刘启接受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之策”,开始逐步削夺王国封地。当汉景帝把削藩的矛头逐步指向了吴国时,刘濞大为愤怒。旧仇未报,又添新恨,恼羞成怒的刘濞觉得是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于是,六十二岁的刘濞联合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次叛乱,遍及广大地区,形成了东方诸侯王“合纵攻汉”的形势,使朝野震惊。叛乱中,刘濞也不忘了玩刘启一把,他谋划了“清君侧”的策略,以杀晁错为条件与中央政权谈判,欺骗刘启斩了晁错。可是,晁错的脑袋并没有退掉刘濞率领的叛军。
受到了欺骗的刘启终于醒悟了,他想到了刘濞当年痛失爱子的咬牙切齿,想到了晁错被自己误杀时的死不瞑目,想到了刘濞当前势在必得的无礼挑衅,他决定用武力来彻底结束这场战争。刘启快刀斩乱麻,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统帅三十六将军猛击吴、楚,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把挑起叛乱的吴、楚平定。
吴王刘濞兵败逃跑中,被受到汉景帝策反的吴军中的东越人诱杀,首级被送到了汉景帝刘启的面前。刘启不禁仰天长叹:叛乱平定了,刘濞死了,吴国亡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对付吴国这盘棋终究还是自己赢了,高祖刘邦可以安息了。想起自己当年拿棋盘故意打死刘贤的举动,刘启笑了。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570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