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历史故事 >甲午海战前的博弈

历史故事《甲午海战前的博弈》

栏目:历史故事|日期:2024-08-06|来源:领导文萃|作者:观雨者|阅读:手机阅读

历史故事《甲午海战前的博弈》内容如下:

战云初起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作为属国,朝方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派兵平乱。依照中日双方在1885年签订的《天津条约》,清政府将出兵的情况知会了日本。

日本马上以保护侨民的名义,向朝鲜派出大批军队。中日两国大军一到,东学党马上接受了朝鲜政府的招安。清军一看朝鲜内乱已平,拍拍屁股,准备撤军。日军一看朝鲜内乱已平,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朝鲜政府给平了。

1894年7月23日,日军占领汉城(今韩国首尔),组建亲日傀儡政府。清日关系剑拔弩张。两天后,清军增援朝鲜的运兵船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丰岛附近相遇。

在运送士兵的安排上,清政府凭着自己对国际法的了解,用了一点小心思,租用英国的商船“高升”号来运兵,觉得这样日本就不敢打。结果,在清军拒绝投降后,日军“浪速”舰舰长东乡平八郎下令开炮,将运兵船击沉,清军7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高升”号被击沉,清朝高层没有狂怒,他们反而认为,日本人昏了头,居然敢击沉英国的船,这下日本人等着吃不了兜着走吧。

规则从来只是强者的工具,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与日本交恶。最终,英国官方裁定:尽管中日并未宣战,但双方已经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中,所以,“高升”号执行的是作战任务,日本军队有权扣留或击沉它。日本在此事件中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英国船公司应向清政府索要赔偿。也就是说,清朝挨揍了,还要赔钱。

如此,中日两国大战不可避免。

徒有虚名

朝廷怒了,李鸿章慌了:帮朝鲜平定内乱和跟日本全面开战是两码事。与日本开战,必然要进行海军决战,李鸿章极力主张避战,意思就是咱的军舰别出去真打,在港口附近游弋吓唬一下对手就行。

李鸿章的态度,可能包含私心,但是,北洋水师确实不能打。

北洋水师那个“亚洲第一”的称号,到甲午战争时期只剩个虚名,相比于日本的联合舰队,北洋水师的硬件已经全面落后,其中,最致命的劣势是火力水平低。

威力有限

双方火力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火炮射速,一个是炮弹威力。在这两方面,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比起来,存在不可逾越的代差。北洋水师的火炮,大量使用老式的架退炮,一开炮,整个炮架都要后坐,靠上滑斜坡抵消后坐动能。每一次射击完,都要花几分钟人工复位,还要重新瞄准,射速很低。

日本联合舰队已经大量装备管退炮。这种新式火炮跟现代火炮一样,开炮的时候,炮架固定不动,只有炮管后坐移动,然后液压自动复位。射击完,可以马上修正瞄准,命中精度大大提高。

在同口径下,管退炮的射速是架退炮的4倍。也就是说,同样口径下的日军1门炮,相当于北洋4门。

10倍差距

更让人绝望的是,双方在炮弹上存在代差。

北洋水师使用的大部分是不会爆炸的实心弹,即使击中对方,也只是砸个窟窿,破坏力非常小。日本的炮弹大都使用黄色炸药、苦味酸等材料,爆炸威力巨大,破坏力远超实心弹。

大清的炮弹如此拉胯,不是因为有人贪腐以次充好,主要原因还是穷。因为穷,所以不允许北洋水师进口先进炮弹,只准用国产货。当时,清朝的军工厂水平较低,生产的爆破弹装填的是黑火药,威力小,而且引信很不可靠,所以,北洋水师宁可大量使用技术成熟的实心弹。

综合估算下来,双方火力理论上的差距在10倍以上。

再加上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服役年限较长,设备老化,航速缓慢,机动性远不如舰龄更短的日舰。

仅从纸面数据来分析,北洋水师就毫无胜算。

囊中羞涩

8月1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对日本宣战。此时的李鸿章已经没有选择,他只剩下一件紧迫的事情必须马上干——筹钱。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日本在清朝宣战两个月后,通过临时军事费用预算1.5亿日元,发行战争债券1亿日元,总计为这场战争筹集2.5亿日元,折合1.78亿两白银。

目前没有任何资料证明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向外国贷款,外国银行只是买过日本发行的公债,英国倒是向日本提出过利率4%的2亿日元贷款,日本嫌利息高,一口拒绝了。

清政府筹集到多少经费呢?

在筹款方面,清朝本来有个优势——它的综合国力看起来远强于日本。在双方真正交手前,大多数西方列强看好的是中国,清政府只要赶在战场露馅之前去向外国借款,就可以获得优厚的条件,轻松筹集到大量的低息贷款。

清政府毫无预见性,等到战争爆发后才开始去借钱。人家银行一看朝鲜战场上清军表现各种拉胯,这钱就不敢随便借了。最终,清政府不得不接受高额利息,这才勉强从外国银行借来3500万两白银。

国内方面,清政府东拼西凑搜刮各地库银筹集700多万两,通过富商捐款筹了200多万两,通过向各地的银号票号借款又筹了1000多万两,再加上其他各种渠道,清政府国内国外总共为战争筹集6000多万两白银。

这是清政府筹款能力的极限,相当于日军经费的三分之一。

没钱就意味着战时的弹药供应、后勤支撑、兵员招募以及设备的补充和维护,全都有问题。一场影响两国命运和世界格局的大战,就在如此大的差距之下拉开了序幕。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524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清朝历史故事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