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CTRL+D 收藏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历史故事 >“图省事”的管理法是怎么毁了元朝的

历史故事《“图省事”的管理法是怎么毁了元朝的》

栏目:历史故事|日期:2024-08-06|来源:领导文萃|作者:郭歆|阅读:手机阅读

历史故事《“图省事”的管理法是怎么毁了元朝的》内容如下:

自有史以来,以元代为最无制度,马上得之,马上治之……于长治久安之法度,了无措意之处。

能够享受到这些“好处”,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直到元朝灭亡后,逃往草原沙漠的北元宫廷中仍有不少江南地主愿意追随,而在江南地区也一直有人怀念所谓的“大元宽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直备受争议的元代“包税制”。

1237年,西域商人第一次向窝阔台提出包税的请求,想用140万两白银包买全国课税。1239年,色目商人再次向窝阔台提出了包买天下税收的请求。这次,他提出了让大汗无法拒绝的价码——220万两白银,因为当年朝廷总税收才100多万两白银。对元朝统治者来说,这显然是个难以拒绝的价码。于是1240年,这位色目商人被任命为诸路课税使,统管国家十路课税所。

对于元朝来说,他们的主要财源并非农业税,而是盐税和商税。朝廷对农业税的轻视,对地主集团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但对普通农民来说可能就并非如此了,因为问题出在“包税制”上。首先,元朝统治者只关心分摊下去的税收指标能否完成,并不想操心其他事情。然而,那些包税人则不同,他们在获得征税权力后,必然想要获利回本。于是,就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大地主们联合官僚和包税人,随意向其他小地主和农民摊派税收指标,而他们自己却无需缴纳赋税,甚至还能从中谋取利益。例如,福建崇安县的每户小农平均要负担原本应负担徭役的五十几倍。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情况在江南各地竟然普遍存在。

其次,即便按照田亩来征役,大地主也能巧妙地躲避。这导致了实际赋役极度不均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到元朝灭亡也没能解决,甚至成为元朝灭亡的导火索之一。例如大地主瞿氏,其霸占的土地每年仅征收的税粮就多达一百七十余万石,引起了贫苦百姓的强烈不满。百姓们强烈要求朝廷核查,但江浙行省的检校官王艮却以“恐生民乱、引发社会动荡”为由推托执行。

显然,这些人与包税人利益一致,能满足他们的利益才是第一位,至于普通百姓的生死,他们才不会关心。而人的贪欲又是无止境的,据记载,天历年间(1328—1330)的苛捐杂税比忽必烈时代增加了二十倍。到了元代末代皇帝顺帝时期,大量已经破产的农民仍然要交税,无法交税的农民则要面临严酷的刑罚。而那些兼并了大量土地的地主集团,则享受着“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的优待,对于这些人来说,当然要感谢大元的“宽仁”,但对其他人而言,这种“宽仁”无异于地狱。

然而,元代的这种“宽仁”最终也给自己带来了毁灭。根据《元史·刑法一》的记载,当时的贪官污吏徇私枉法,凶顽不法之徒屡屡被赦免;得到元朝政府支持的僧侣(或官员)无节制地释放囚犯,引起了普通农民的严重不满。仅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就查处了赃官污吏一万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赃款四万五千八百六十五锭,冤案五千一百七十六件。而这,只是元代社会黑暗的冰山一角。

而最荒诞的是,据《元史》记载:一个叫范孟的开封杞县人,假传圣旨,竟然一下杀掉了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月禄帖木儿、廉访使完者不花等一大批高官,虽然他后来也被“捕诛”,但是可以想象元代的整个社会体系已经到了何种境地。当时百姓童谣都说:“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将奈何?”

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地主豪强和贪官污吏把老百姓都逼上了绝路,所以元朝修黄河修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不过更离谱的是,面对全国的起义,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方法居然还是以“招安”为主,不但张士诚、方国珍等先后被招安,就连朱元璋也曾差点被招安。

元代的“宽”由此可见一斑,只要老老实实纳税,哪怕造反都能通过招安解决。然而到了元末,腐朽的元朝朝廷已经无力压制群雄并起的局面,最终在全国大起义的浪潮中彻底走下了历史舞台。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524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页 1 2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元朝历史故事 历史揭秘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