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人的“共享”很超前》内容如下:
“共享经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让我们惊叹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其实早在汉代,古人就已经有了“共享”的理念。比如,汉光武帝刘秀在当皇帝之前,就曾与朋友合资养驴来出租,放在现代,他也算是白手起家的实干派了。
可惜刘秀没赶上现代互联网“共享”的大潮,“共享驴”生意没干多久,他就“转行”当起了皇帝。不过,当了皇帝后,刘秀依然不忘初心,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家里有驴的老百姓,在闲暇无事时将驴出租,一来是为了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二来也可以增加百姓的收入。
然而,“共享驴”说起来容易,真干起来,技术壁垒可不少。就拿现代共享交通工具的GPS来说,在没有网络的古代社会,老百姓怎么保证租出去的“共享驴”能被顺利找回来呢?
这个难题,对颇有经验的“创业者”刘秀来说,根本不是事儿。他让百姓在“共享驴”的身上用烙铁烙出花色各异的图案,作为驴的“身份证”。而后,他又推出“簿籍制度”,要求所有供出租的牲畜都要注册登记,从而一举规范了汉代的“共享交通”。
到了南宋,人们又解锁了“共享经济”更多有趣的新花样。宋代人在“共享驴”的基础上“脑洞”大开,推出了升级款“共享车”,一用就是近百年。13世纪末,前来杭州旅游的外国游客马可·波罗看见“共享车”后震惊不已,赶紧拿小本子将这件事记了下来。
在马可·波罗的笔下,南宋人的“共享车”叫“街车”,不过一些翻译作品也将这种车翻译成“长车”,或许是因为南宋的“共享车”的外形偏长吧。
“长车”的外部一般用绸幔装饰,车顶有盖,可以容纳6个人同时乘坐。与现代的“共享单车”一样,使用“长车”也须付费,通常分为按时段收费与按天收费两种模式,这对“交通基本靠走”的古代社会来说,已然算是奢侈的享受了。因此,“长车”的目标客户往往都是那些有钱人家出门游乐的公子和小姐。
收入一般的中产阶层使用的“共享车”则是一种用毛毡做篷的毡车。比如,《婚礼新编校注》中就记载了人们用毡车迎亲的场面。虽然听上去很浪漫,但坐在毡车里的新娘却是有苦说不出。古代的毡车没有减震系统,新娘这一路颠簸过来,怕是都要晕车了,哪里还有什么浪漫可言。
为了解决大喜之日晕车的苦恼,“共享轿”应运而生。新娘们惊讶地发现,“共享轿”服务不光提供轿子,还友情提供轿夫,放在现代,简直就是私人定制版的“共享专车”呀。
更让人惊讶的是,“共享轿”不但有效解决了人们晕车的烦恼,还能根据季节提供应季的轿子。比如,炎热的夏天,市面上的“共享轿”就以“凉轿”为主,到了冬天则以“暖轿”为主,可以说是相当人性化了。
人性化的服务外加舒适的体验,让“共享轿”一经问世就引发了众人追捧,使用范围也从“婚车”延伸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待到明清时期,“婚车”经过一次次升级换代,终于进化成一种新型共享交通工具——“轿车”。
这里说的“轿车”可不是我们现代人发明的汽车,而是用马或牛拉着走的两轮车,车上配有带窗子的车厢,可以同时乘坐多人。由于这种车的车厢很像轿子,因此,被称为“轿车”。当时的人家,无论婚丧嫁娶,都要去租车行租“轿车”使用。
除了“共享轿”,古代的“共享船”也十分流行。唐代的“共享船”业务就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就连大诗人白居易也凑热闹租“共享船”游了一次西湖,留下了“谁留使君饮,红烛在舟中”的诗句。
到了宋代,“共享船”依然是人们游湖的首选。据史料记载,当时西湖畔有种叫作“瓜皮船”的小舟,成了“共享船”里的主力军。大文豪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就常常乘坐“瓜皮船”游西湖,想来其价格应该比如今景区里的游船优惠不少吧。
游景区并非“共享船”的主营业务,古人更喜欢将“共享船”安排在渡口,当作渡船使用。不过,古人使用“共享船”的技术门槛可不低。一些大型渡口还好一些,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撑船,若是在乡野山村的小渡口使用“共享船”,就完全是自助模式了,没点儿技术都过不了河。
当然,这样的自助模式也并非全无好处,比如配备的自助“共享船”就是免费的,有些地方甚至连看船的人都没有,谁想划船过河自取就行,颇有几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味道。
对古人来说,共享交通工具不过是“共享”理念的冰山一角,他们还推出过极具现代感的“共享园林”和“共享图书”。
所谓“共享园林”,其实就是将私家花园免费对外开放,宛如现代的公园一样,任凭游人随意进出。这其中不乏知名的精品园林,比如现在上海很有名的豫园、张园、申园、徐园等,在古代都属于“共享园林”。
不仅如此,古人还别出心裁地发明了“共享图书”。这种共享模式有点儿像现代的图书馆,主要是将私人藏书楼里的图书出借给需要的人,完全公益不收费。像这样的自助共享模式,就是放在现代社会也毫无违和感。但这种公益事业毕竟不发达。明清时期,虽然出版业务蓬勃发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书还是奢侈品。频繁买书对一般的家庭来说,还是无法负担的,于是有偿租书业务顺势兴盛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读中学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在学校附近的书店租过书?
除了上述项目,古人还会共享农具、共享戏台……虽然不如今天这样便捷,但是看了古代“共享经济”的发展思路,我们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原来我们引以为傲的‘共享模式,古人早就实践过了。”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483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