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下精彩故事,品世间百味人生【98故事网】
98故事网-经典故事_精选文摘_当代小说在线阅读
当前位置:98故事网 > 历史故事 >古代的穷人穿什么

历史故事《古代的穷人穿什么》

栏目:历史故事|日期:2024-05-09|来源:读者·原创版|作者:秦月溶|阅读:手机阅读

历史故事《古代的穷人穿什么》内容如下:

中国人谈起物质生活,总说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很多人可能奇怪,填饱肚子是攸关生存的大事,而衣服在炎热的夏季并没那么重要,为什么衣会排在吃之前?那是因为,衣服除了保暖的实用功能,还是地位等级的象征,更是自我意识和性别意识的投射。

这几年穿汉服成为新风潮,走在路上,总能看见穿着不同制式古装的年轻人,从秦汉的曲裾深衣,到唐朝的襦裙袍衫,再到明朝的马面裙、飞鱼服,这些色彩鲜艳的精致服装构建了一个个雍容典雅的文化意象。小时候我很好奇,电视里的古人都穿着宽袍大袖,那他们如何下地劳作?他们的衣裙都拖在地上,又该几天洗一次?后来才发现,这是对古人的错误想象,古代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会穿这种衣服。

中国古代的“棉”字指的是木棉,塞在冬衣和被子里的“绵”是丝绵,也就是蚕丝。在古代,轻薄柔软又富有光泽的丝绸是富贵人家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在民间是能够充当货币的硬通货。唐玄宗在《令钱货兼用制》中肯定了布匹作为实物货币的合法性,“绫罗绢布杂货等,交易皆合通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太监买走卖炭翁的木炭,支付的货币是“半匹红绡一丈绫”。所以,古代的老百姓根本享用不起用丝绵做的衣服和被子。

哪怕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开始种棉花,但布料依然是普通家庭的贵重物资。一直到民国时期,衣服都还是硬通货,不仅高档面料可以典当,穷苦百姓的旧棉袄也能典当。当时有种行业叫作“估衣”,专门负责二手衣服的评估和交易,在天津有条街就叫估衣街。

那么,古代的穷人穿什么?

诗经·七月》里写道:“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人们将麻放在淘米水里浸泡后,剥下麻皮搓揉成麻绳,然后将其手工编织成布片,做成衣物。古代的麻布和今天的麻布片一样,粗糙又透风,吸了汗水会变得沉重,这种用麻布做成的衣服叫作“短褐”,贴身穿十分扎人,御寒效果也不好。明朝文人杨士奇在《汉江夜泛》中写道:“短褐不掩胫,岁暮多苦寒。”短褐上衣的长度刚好包裹住臀部,不到膝盖;裤子则是露着脚踝的七分裤;脚上再搭配一双用稻草搓成的草鞋,这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标配。

短褐也是不染色的。古代染色技术不发达,染料又昂贵,只有达官显贵才能享用,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短褐的颜色就是灰白色的麻原色,所以古代常用“白衣”代指平民,读书人考取功名被称为“释褐”。《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恋情曝光后,崔相国夫人对两人的安排是:“则是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相比麻布,葛布更为清凉透气,所以葛布衣服一般都是在夏天穿。劳动人民穿葛布衣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诗经·葛覃》就描写过一位劳动妇女采葛制布的场景:“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诗里的“绤”是粗葛布,“絺”是细葛布。细葛布中的精品被称为“绉”,是一种轻薄透气的奢侈品。普通老百姓穿的都是粗葛布,由粗葛布制成的葛衣、葛巾成为老百姓最常见的穿着。《南史·陶潜传》里记载了陶渊明用葛巾滤酒的事迹:“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热,取头上葛巾滤酒,滤毕还复着之。”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377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1 2下页
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标签:历史知识故事
本站所有故事、文摘、小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2024 98gs.com 98故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9003060号-2
合作 / 友链 / 建议请联系E-mail:3257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