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一生守“道”,其道必弘》内容如下: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用生命谱写出的千古绝唱,他昭告世人,天地间有比生命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信仰。这是他的恩师欧阳先生传给他的“道”。
先生初名巽,晚号巽斋,但终以守道名天下,并忠贞不贰地将“道”守了一生。欧阳守道,以不让古人的厚德、精醇的学问与傲人的成就成为公认的教育大家。他志存高远,心有鸿鹄,为诸生讲说,必以孟子和子思为宗,“正人心、承三圣”,荷道以终生,桃李满天下,得意弟子文天祥在感人肺腑的《祭欧阳巽斋先生文》中深切地缅怀了他的一生并给予高度评价。
“先生之心,其如赤子。先生之德,其慈如父母,常恐一人寒,常恐一人饥,而宁使我无卓锥。”欧阳守道先于身教,他事母至孝,私塾座馆,每饭只素,留下鱼肉,回家孝母。兄嫂早丧,两侄年幼,无以为养,日夜啼哭,无奈之下,他默默抱在怀里流泪不止。大侄走失,他痛不欲生,惩罚自己三年不吃肉;小侄成家,他实在无钱资助,只好向学生文天祥求助,才使其完婚。任白鹭洲书院山长时,不少富贵之家携厚礼送子弟前来求学,请他多加关照。可他一概回绝,学生不论贵贱贫富,一视同仁。他为官清廉,一生清贫甚至于潦倒,《宋史》本传记载:“卒,家无一钱”“橐无赢赀”,以至于他病逝时,竟然无以成殓,最后还是学生们凑钱将他安葬。可他安贫乐道,怡然自得,顺逆毁誉,其志不改。
欧阳守道学问渊博,品行正直,尤重教化,极其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气节的培养,书院中供奉有当朝庐陵籍的五位大贤,分别是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与杨万里,他言必赞之,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将其作为价值观的标尺和读书人的楷模。极言欧阳修文坛宗师地位及为官宽简爱民的德政;杨邦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的慷慨大义;胡铨誓死“不与秦桧共戴天”,使金人惊呼“中国不可轻”的大无畏精神;周必大任宰相八年,强兵、富国、安民的德政;诗人杨万里坚决主战的钢铁风骨。
涓涓细雨,点点入心。学生们在此强大人格精神的感召下,砥砺奋进,昂扬向上,终于在1256年的丙辰科举中,结出丰硕果实。白鹭洲书院40名学子同时得中进士,特别是文天祥一举夺魁,高中状元,这个了不起的成绩名列全国之首,令理宗皇帝欣然题笔“白鹭洲书院”匾额,以示奖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文则妙笔生花,书济世之着;武则浴血奋戈,保卫国家,这些风云际会的青年才俊,以天下为己任,上下求索,正是欧阳守道“传道授业解惑”的巨大成功。“先生之文,如布帛菽粟,求为有益于世用,而不为高谈虚语以自标榜于一时。”他力主文章不能夸夸其谈,似纸花炫目,终无大用。必须要有根,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花团锦簇,“文资于理,理资于学。”正是基于这个根,他的学问才能经世致用,益于身,益于世,益于国,他的文章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他的讲授才具有令人信服的内在逻辑,“经筵所讲,皆切于当世务,上每为之动色”,就连皇上都深深叹服,为之动容,遑论其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他“持论咸有根柢,非苟立异同”。
对他的道德学问,文天祥敬服不已,钦佩之至:“其与人也,如和风之着物,如醇醴之醉人……其为人也,发于诚心,摧山岳,沮金石,虽谤与毁来而不悔。其所为也,天子以为贤,缙绅以为善,类海以为名儒,而学以为师。”堪称是近似完人的儒者典范。
德高望重的欧阳先生,敦亲孝友,宅心仁厚。学有本源,根深叶茂。薪传火继,英才辈出。一尘不染,高尚廉洁。一以贯之,至死不辍。千古风范,巍如山岳。这样的世之师表,一生守道,其道安能不弘?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367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