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文心雕龙>:刘勰的幸运跑题》内容如下:
待他生完闷气,便觉得应该引导文人们从迷途中走出,让大家认识到“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这样一想,他产生了写一部关于文学创作的书的想法。当时,刘勰对《文心雕龙》这部书的内容只有模模糊糊的感觉,但此想法一经产生,便像开水一样在他内心沸腾了。
想想自己这么多年一事无成,原来是因为理想和自己一介草民的身份构成了矛盾对立,使自己既不安于现状,又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所以才如此痛苦。现在他终于明白,“君子处世,树德建言”——既然自己当不了官,那么索性就着书立说,以飨后人。这个决心一下,他因为处于苦闷之中而始终觉得凄凉的内心,一下子温暖了很多,并由此校正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准备去干大事。
拦车请读
刘勰用五年时间完成了《文心雕龙》。应该说,这是一部跑题的书。他本来想写一部文学写作指南,最初取名《文心雕龙》(意为“文章写作精义”)时的目的即在于此。但写着写着,由于他偏重对文学本质的探讨,在理论上提出了很多个人的见解,所以写成了一部文学理论专着。刘勰在书中评论了晋宋以前二百多位作家的作品,论述了三十五种文体的发展变化及其特点。全书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四部分,共五十篇。
如此一来,《文心雕龙》便有了更好的精神质地。刘勰的思想像一道光芒一样在书中闪烁,一一破解了长期让人困惑的难题。如: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刘勰非常自信,觉得自己的这部书绝非一般书籍,它有着空前的意义。这样想着,他内心又像以前一样产生了急切的念头。多年前祈盼被举荐的感觉像火苗一样又蹿升起来。他想让自己的这部书得到赏识,以便让更多的人读到,甚至惠及文人作家。他为此坐卧不安,琢磨着如何去举荐自己的这部书。
但他的遭遇和早年如出一辙,尽管写出了《文心雕龙》,但他仍是一介草民,要想得到有话语权又有影响力的人赏识,又犹如当年一样举目无望。他有些伤心,想当年自己不能得到举荐,入仕无望,把大好的青春年华白白浪费在了寺庙的孤寂岁月中。现如今好不容易写出一部书,难道又让它沉寂无声,被淹没在时间的烟尘中?
痛苦了一段时间,刘勰决定出门去为《文心雕龙》寻找出路。他之所以还能够打起精神,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他不信这么好的一部书就碰不上赏识它的人。好在他在京城待了十几年,并通过在定林寺撰写碑志了解到文坛的一些情况,所以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这次,他锁定了一个人——当时的文坛泰斗沈约。沈约不仅文学地位很高,而且是朝廷高官,如果他能阅读并肯定《文心雕龙》,就一定会有出路。
刘勰找到了沈约的家,但管家不让他进去。无奈之下,他只好坐在离沈约家不远的一块石头上等。好几天,沈约都未出门,但刘勰矢志不移,始终在那块石头上坐着。直到他快坐成一块石头时,沈约终于出门了。刘勰无疑是听到了久久企盼的召唤,他从石头上一跃而起,扑到马车前跪下,双手高举书稿,大声请求沈大人一阅。
沈约见刘勰如此真诚,便收下他的书,晚上回去一阅,顿时大吃一惊,此刘勰乃天才,此《文心雕龙》乃奇书!他当即写下“深得文理”的评价。之后,沈约便向文学界和朝廷推荐《文心雕龙》。很快,这部书便受人热捧,文人们争相传阅。最被这部书感动的,则是沈约,他把《文心雕龙》作为枕边书,几乎每夜都看,每次看都觉得受益匪浅,对刘勰大加赞赏。一时间,刘勰作为突然间杀出的一匹黑马,一下子引人注目,光芒附身,今非昔比。
文而优则仕,“火”了的刘勰经沈约推荐,终于圆了多年的入仕愿望,被朝廷任命为奉朝请(闲散无官职官员的一种待遇)。如此看来,刘勰算是功德圆满了,这一切都与他的不懈努力分不开。前后那么多年,他一直在努力,把那么多的痛苦压制在内心深处,一步一步负重前行,为机会到来的那一天做准备。正如人们常说的,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刘勰深知此理,所以在《文心雕龙》中早就写出了两句肺腑之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本文地址:https://www.98gs.com/lishi/2175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